“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至今,凡南、北二軍,飛狐軍、句注軍,又細柳、霸上、棘門三營;”
“依皇祖母之見,此七軍,有何異同?”
對於祖母竇老太后‘為啥這麼霸道’的質問,趕到長樂宮像老太太解釋的劉榮,並沒有急於給出自己的看法。
而是不答反問,將問題又拋還給了老太后。
雖然被劉榮這一手不答反問惹得暗下微微一惱,老太后也還是深吸一口氣,根據自己的認知,淺嘗遏止的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太祖高皇帝所設南、北二軍,乃我漢家立國之本。”
“——自太祖高皇帝於芒碭聚義,跟隨在太祖高皇帝身邊的,無論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將帥,還是衝鋒陷陣的兵士們,都幾乎全都是豐沛子弟。”
“是太祖高皇帝口中的‘山東老兄弟’,也是後來,坊間私下所說的:豐沛元從……”
···
“仰賴豐沛鄉親父老追隨,太祖高皇帝得以興義軍,誅暴秦。”
“一直到太祖皇帝先入咸陽,受三世子嬰之降,太祖高皇帝最仰賴的,都始終是豐沛子弟。”
“——哪怕是那罪大惡極的誅呂,也同樣是出身豐沛;”
“功是功,過是過。”
“諸呂之罪,絕不容質疑。”
“但呂氏一族的功,也是不能不認的……”
伴隨著老太后一番話語音落,劉榮也是面帶贊可的微微點下頭。
正如老太后所言:在創業初期,太祖高皇帝——或者說是沛公劉季最倚重的,無疑便是自己的初始創業團隊,即豐沛元從。
劉榮更習慣將其稱之為:豐沛集團。
想當年,太祖劉邦還只是秦屬泗水郡,豐邑沛縣的一個小小亭長。
正值始皇嬴政大興土木,又是在北邊修長城,又是在南邊修直道;
又是在關中搞阿房宮、驪山始皇帝陵,又是斥重金給徐福,出東海以尋仙問道。
甚至就連西南夷那片鳥不拉屎的地方,始皇也愣是派人過去,修了一條闆闆正正的五尺道!
如此繁重的大規模工程,尤其還是封建農耕文明下,包含基建、奇觀、軍事設施等類別在內的龐大、繁雜工程;
自然是需要人的。
作為泗水亭長的太祖劉邦,憑藉自己在黑白兩道的關係,自然是逃過了被徵召勞役的厄運,卻也還是牽扯進了此事。
——沛縣縣衙,遵從咸陽秦廷中央指示,從治下抽調青壯數百,送往驪山,參與始皇帝陵的修剪工作。
而這個押送青壯的任務,便落在了泗水亭長:劉邦的身上。
後來的事,大家基本都多少有所耳聞了。
隊伍走到芒碭山,隊伍中開始有人散播恐慌,說凡是始皇帝徵召的青壯,無論是去北方修長城、去南方修直道,還是去關中修皇陵,都是十成十的有去無回!
去修長城的,都累死了;
去修直道的,都餓死了。
修皇陵的更是悽慘——一座墓室修好的瞬間,參與這座墓室建造工作的所有人,都會被活活封在墓室中悶死!
據說,是為了保守秘密……
人下人嚇死人——大家夥兒越說越離奇,越說越恐怖,當晚便有幾個人偷了押送官差的馬,連夜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