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又有太宗皇帝口中的‘戰克之將,國之爪牙’郅都,被劉榮送到了北地,送到了程不識身邊磨練。
與此同時,老一輩的將軍,如曲周侯酈寄、榆侯欒布、弓高侯韓頹當等,也都還勉強能用——至少能為漢家再最後發光發熱幾年時間。
林林總總算下來,漢立國五十餘年,能戰之將,不說五百,也總有三四百了。
反觀帥才……
說句不該說的話:自有漢以來,漢家所湧現出的、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帥才’,甚至比這五十年裡,坐上過皇位的漢天子還少……
太祖高皇帝一朝,淮陰侯韓信算一個;
周呂侯呂澤算一個。
呂太后掌權期間,絳侯周勃算一個。
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年間,滿打滿算,也就一個周亞夫,能勉強稱得上是‘帥才’。
沒了!
凡漢立國至今五十餘載,歷經太祖、孝惠、前、後少帝、太宗、孝景——到劉榮這裡,已經是第七代漢天子!
但漢家曾擁有過的帥才,距今為止,也才不過寥寥四人。
就算把如今的曲周侯酈寄給算上,那也才五個!
偏這五人當中,有三人都出現在太祖高皇帝一朝,且有二人死在了太祖高皇帝之前(韓信、呂澤)。
餘下三人,周勃、周亞夫父子,前者於太祖、呂太后年間,以及太宗皇帝初期活躍,周亞夫的軍事生涯則橫跨太宗、孝景兩朝。
到如今,唯一能供劉榮湊合用著的曲周侯酈寄,更是開國元勳最後僅存的碩果。
甚至就連這!
甚至就連這,都還是因為漢家武德昌盛,外加開國前後猛人倍出,才勉勉強強湊出來這麼五個人。
放在和平年景,別說是五十年出五個了——百十來年出一兩個,那都是國家之大幸!
這些事兒,尋常人很少有概念,或者說是很難有切身體會。
但衛青作為武人——至少是已經成為了準武人,自然不可能不明白一個‘帥’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衛青按照劉榮為自己制定的路線發展下去,那在肉眼可見的將來,衛青就將獲得一次指揮數萬人,乃至十數萬人作戰的機會!
這次機會,大機率會遵循先孝景皇帝的母族外戚,當朝御史大夫:魏其侯竇嬰的先例——以外戚身份加持,任大將軍的路數。
只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只要別表現的太拉跨,甚至僅僅是‘只要把這支龐大的軍隊調動起來’,並順利開到預定戰場,衛青的未來,便必定不可限量!
對於自己的天資,衛青說不上有多大自信。
畢竟進宮後的這段日子,衛青越看石渠閣那些兵書,就越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而且越學,衛青就覺得要學的東西更多了!
對於獨自指揮大集團作戰,如今的衛青心裡,可謂是半點底氣都沒有。
但這也絲毫不妨礙如今的衛青,憧憬起將來,自己坐鎮中軍揮斥方遒,領軍作戰的那一天……
那一天或許會很遠;
但衛青堅信:無論多麼遙遠,那一天都必定會到來。
只是眼下,衛青還要在劉榮面前,給出一份又一份讓劉榮滿意,且至少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