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周天子名義上為天下王,實則卻有八百諸侯各自為政,乃至於彼此攻伐。
周天子可以徵召各路諸侯勤王,如今的匈奴單于庭也一樣——要打仗了才會調動各部兵馬,平日裡根本管都不用管,任他們天南地北,自生自滅。
周天子憑藉朝貢體系,來維持對各路諸侯的掌控,匈奴單于庭亦然——以每年一次的蹛林大會,來作為匈奴各部與單于庭之間的紐帶,並以朝貢彰顯單于庭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
唯一不同的點在於:宗周再怎麼著,也是一個文明。
周天子壓制諸侯,並不需要完全仰仗武力,而是可以用禮制、道德去進行壓制。
就好比說你,是宗周時期的一位諸侯;
你就算再怎麼野心勃勃,再怎麼兵強馬壯,也還是不敢明著對周天子說:你這天下,該寡人坐坐啦!
別說是明著造反了——便是自稱為王,都是宗周各路諸侯小心翼翼試探百十年,才最終透過‘相王’的方式得以成行。
何謂‘相王’?
即:相互尊王。
好比你是一個諸侯,想稱王;
你和另一個諸侯關係不錯,知道他也想稱王;
於是你倆一合計:哎呀~
王這個東西,自己尊自己,多少有些沒臉沒皮啊~
而且說出去,吃相也多少有些難看了。
要不,咱倆相王吧!
我尊你為王,伱尊我為王!
這樣別人問起來,我們也能說:哎呀~
我不想做王的~
還不是那個誰誰誰,非要尊我為王……
那他都尊我為王了,我作為好朋友,總不能真把他當臣子、當地位比我低賤的人吧?
所以,為了能和他以平等的身份相處,我也只能尊他為王了……
這,也恰恰是劉榮認知中,如今的匈奴單于庭、如今的草原,與曾經的宗周列國、曾經的中原唯一不同的地方。
——華夏人要臉,講禮義廉恥,將忠孝道德、人倫孝悌。
哪怕周天子已經闇弱,甚至很可能已經虛弱到一觸即潰的程度,大家也不會直接發兵推翻周王室;
而是會小心翼翼的透過‘相王’的方式,來先把自己的地位,拉到和周天子隱約平齊的位置。
沒錯;
周天子號‘天子’,實則卻並不稱皇、帝,而是稱:周王。
諸侯相王,等於說是透過這種委婉的方式,為自己及後代子孫,贏得了一個和周天子平齊的理論政治地位。
——你是周王,我是秦王,他是齊王;
大家都是王,沒道理我們就非得聽你的啊?
咳咳,那麼既然大家都是王了,那咱們倆打一架,應該也不能算是謀反了吧?
頂多就是王和王、國和國之間打了一仗罷了。
既然是打仗,那我一不小心把你滅了,也不是那麼無法理解誒的事了吧……
看看;
這就是華夏人含蓄、委婉的文化,在那個時代最直接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