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2章 草原王 (3 / 3)

一如農耕文明耕種,需要糧種作為‘初始資金’,農田作為生產資料:畜牧業的發展,也同樣需要‘糧種’和‘農田’。

‘糧種’自然是牧畜群;

而‘農田’,則是草場。

如今漢室,之所以要大費周折——又是動輒數千上萬萬錢的資金投入,又是向全天下人收取乾草、秸稈稅,卻偏偏放著草原遊牧之民那經濟實惠的畜牧模式不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沒有草場。

長安朝堂每年上萬萬錢的投入,每年收上來的數百萬石乾草、秸稈,動輒十數年的馬苑興建、培養週期,都是為了彌補漢家在生產資料:草場奇缺的先天缺陷。

所以事實,並非直不疑所認為的‘韓頹當礙於降將身份不便說’,而是韓頹當自己也清楚:漢家的馬政,並不會因為自己指出問題所在,就能得到解決。

——草場這個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在這西元前——至少是在如今漢室,草場和礦場一樣,屬於純天然物資,根本無法透過人力去創造。

所以,韓頹當這些年只是發牢騷,卻根本沒有將這件事拿到朝議上說。

——說了也沒用啊!

光指出問題有什麼用?

不帶著配套的解決方案,那提出問題就是毫無意義的。

作為在草原上土生土長的‘遊牧之民’,韓頹當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作為後世來客,擁有數千年曆史視野的劉榮,也明白這一關鍵。

但除了這二人,如今漢家,恐怕就沒多少人,能看透這個問題的本質了。

——沒看到連‘矮子裡面拔將軍’拔出來的太僕直不疑,都沒看透這個問題的本質嗎?

於是,劉榮也就沒興趣再同直不疑,說自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下半段話了。

——如今漢室馬政的馬苑圈養模式,確實是有諸多弊端;

漢家明知難為而為之,實屬無奈。

至於草原遊牧之民所採用的經濟實惠型畜牧業發展方向,看上去是很不錯,但實際上,漢家卻根本無法照搬硬套。

現如今的草原,畜牧業之所以成本低廉,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遊牧之民,是人如其名的‘遊牧’之民。

準確的說,他們採用的,並非後世人刻板印象中的畜牧業,而是專屬於這史前時代的遊牧。

遊牧,畜牧,一字之差,卻是讓二者所需要的投入、運作成本,呈現出了極為誇張的兩個極端。

畜牧業,就是要砸錢!

而遊牧業,更像是一筆無本兒買賣——帶著牛羊牧場在草原一路走,一路吃,只要牧畜不大範圍死於天災人禍,就穩賺不賠!

而這樣的模式,顯然不是如今漢室——乃至於任何一個華夏封建王朝,所能完全效仿的。

要想為華夏文明點亮‘畜牧’這一科技樹,劉榮首先要做的,是摸索出一套更適合華夏文明,更貼合農耕文明的畜牧模式。

比如:限定區域的小範圍遊牧;

比如牧民定居某處,並於每年的固定時間回到居所。

再比如······

“再比如~”

“分封·······”

···

“封草原王啊~”

“嘿;”

“就怕一招不慎,搬起石頭,砸了朕自己的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