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第289章 諸王的成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9章 諸王的成長 (2 / 4)

在叛亂平定之後,陳平、周勃二人為何選擇迎立彼時的代王,而非另立外姓,更甚是自立?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由於陳、週二人身為劉漢開國元勳,對漢家、對太祖劉邦,還是有一定的忠誠和感情。

但每一個政治人物,都會對這一說法嗤之以鼻。

對於政治人物,尤其還是手握大權的政治人物而言,情感,幾乎是最沒有價值的東西。

太祖劉邦對淮陰侯韓信,難道就沒有感情了?

漢王彭城一敗之後,退守滎陽與項羽對峙,梁王彭越幾乎是一己

之力,為彼時的劉邦穩住了滎陽防線。

對這位於劉漢宗社有再造之功的大功臣,太祖劉邦,就沒有些許感激?

事實上,陳平、周勃二人之所以沒有另立外姓,更火直接就是自立,原因只有兩點。

其一:當時,劉漢國祚得立不過二十餘載,天下人心名望,依舊擁護劉氏;

其二:在關東,除了舉兵響應陳、周,掃除諸呂的齊王劉襄之外,依舊還有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乃至吳王劉濞等宗親藩王。

陳、週二人很清楚,只要他們敢亂來,那無論是天下人的唾沫,還是關東宗親煮飯的兵峰所知,都足以將他們撕碎的同時,順手將他們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所以,陳、週二人根本不敢亂來,只敢在迎立的人選上動點小心思,將諸王中最老實本分、最弱小厚道的代王劉恆,迎立為漢家的第五代天子。

至於代王劉恆,也就是太宗孝文皇帝即立之後的逆襲,卻都是後話了。

單從這一件事上,其實就不難看出:從國家、民族,以及政權的角度考慮,漢家保留至今的宗親分封制度,確實有諸多弊病。

漢家自太宗孝文皇帝至今,也一直是在推動關東諸侯的削弱,以減小關東諸侯對長安朝堂中央的威脅。

但從劉榮――從漢天子的個人角度來看,關東宗親諸侯,可不單單是兵強馬壯、日常蠢蠢欲動,隨時準備坐天下的陰謀家。

還是那句話:當年呂太后駕崩,諸呂做亂長安;

若非齊王劉襄舉兵響應,將掌權的呂產、呂祿二人的注意力,以及他們掌握的兵力分散了大半,那單憑陳平、周勃二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事!

換而言之: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關東的宗親諸侯們,恰恰是劉漢天子――至少是劉漢社稷最堅實,同時也是最為有利的擁護者。

在扶保宗廟之後,他們或許會取而代之,即立為帝;

但相較於宗、社破碎,改朝換代,這無疑也是延續劉漢社稷的一種方式。

――豈不聞吳王劉濞舉兵謀逆,打起"誅晁錯,清君側"的大義旗幟,所圖也不過是取而代之,以為漢天子?

豈不見梁孝王劉武,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硬抗下大半個關東的壓力,硬生生為自己的兄長,保下了大漢萬里江山、劉漢宗廟社稷?

說到底,作為異姓諸侯的取代品,宗親諸侯威脅的,從來都不是王朝的延續,而是政權的根基。

在某些情況下,如梁孝王劉武之於孝景皇帝,又如如今的河間、臨江諸王之於當今劉榮等血脈親緣極近的情況下,宗親諸侯非但不會成為王朝的威脅,反而會成為天子最有威懾力的一股助力。

原歷史時間線上,漢武大帝新君繼立,搞出來一手建元新政,竇太皇太后為什麼敢一言不合便盡廢其政,甚至將漢武大帝一腳踢去面壁,更甚至動起廢立的心思?

因為漢武大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卻又是當朝王太后的獨子;

漢武大帝出了事,關東根本不會有哪家諸侯藩王,會出於手足情誼、血脈羈絆,而為漢武大帝抱不平。

非但不會抱不平,反而還會打起皇位的心思。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