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暗害皇嗣的動機……
“太后雖然不曾提及過此事,但也必定是想要知道的。”
“——做母親的,又怎麼會不關心自己的兒子,是否有了後嗣呢?”
“尤其這個母親,是我漢家的太后;”
“這個兒子,更是我漢家的縣官……”
為官數年,雖然依舊無法和朝中,那些成精的老狐狸相比,但基本的政治認知,慄倉也已經是初步掌握。
只是這一番模稜兩可的話,顯然還不足以讓劉闢強這麼個生而謹慎的宗正卿,對一個還沒成長起來的外戚新貴低頭。
目光灼灼的在慄倉面上打量許久,始終沒有看出什麼異常,劉闢強依舊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模樣,故作輕鬆的含笑搖搖頭。
“倒是我老糊塗了……”
“事關皇嗣,更宗廟、社稷,早就該想到太后,想要同我問起此事了。”
“嗯……”
“——過幾日吧;”
“等忙完這一陣,我便走一趟東宮,親朝太后、太皇太后,以此間事相說。”
言罷,劉闢強還不忘一本正經的對慄倉拱手道謝。
“若非慄苑令提點,我是根本想不到如此重要的錯漏的。”
“此番,便是欠下慄苑令一個人情。”
“日後朝中,若是有用得到的地方,慄苑令,大可不必與我見外……”
場面話說得很好聽。
卻再好聽,也終歸是場面話。
——慄倉一個外戚,有什麼事兒能求到宗正頭上?
自己,或族中子侄惹了禍,找劉闢強平事兒?
劉闢強是宗正卿,又不是大理!
更何況宗正本就是九卿當中數一數二的透明人,就算扯起劉闢強的虎皮,朝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沒哪個會給面子。
尤其宗正作為宗室,本就要避嫌,不大方便干涉具體的朝政;
至於慄倉,或慄氏有機會加官進爵,找劉闢強走動關係?
還是那句話:劉闢強,僅僅只是宗正而已。
慄倉有禍事要平,劉闢強幫不上一點;
慄倉有上進心,想要‘進步’,劉闢強也根本插不上手。
所以才說劉闢強這番表態,堪稱是政壇司空見慣的場面話。
——一個負責文宣的官,就算承了你人情,又能幫你乾點啥?
更何況這個人情,僅僅只是劉闢強在嘴上‘承’了;
具體怎麼回事,兩人心裡都門兒清——這不過是劉闢強委婉拒絕了慄倉的打聽,又不想和慄倉把關係鬧僵,才捧了慄倉一手。
若日後,慄倉果真憑著這個子虛烏有的‘人情’,上門找劉闢強討人情債,那才是長安朝堂幾十年難得一見的大樂子……
“呵,呵呵……”
“族老,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