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第282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2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 (1 / 3)

“雁門有程不識、郅都二人,大抵是不需要擔心的了。”

“但云中,恐怕還需要我長安君臣,好生商籌一番。”

“——繼任魏尚,統領雲中的新太守,不可急於一時,也急不來。”

“畢竟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都曾為此事頭疼多年,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但至少今年秋後,雲中城,必須得到長安朝堂的支援。”

“軍械、輜重也好,兵力補充也罷;”

“總之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雲中百姓,再次因為城破之憂而登上城牆,甚至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了……”

劉榮一番話,讓韓頹當、曹壽二人感慨點頭的同時,也讓二人陷入了沉思。

在漢家北牆一代的其他地方,遭受匈奴人突襲、搶掠,幾乎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

但這麼多年下來,邊牆各地也都有了各自應對的方法。

敵人超過一千人如何如何,超過五千如何如何,乃至朝萬人以上、成建制大舉來犯如何——邊郡都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標準,以及應急方案。

絕大多數時候,在來犯之敵不超過一萬人的前提下,邊郡會採取龜縮防守的策略,即緊閉城門,據險而守,憑藉城牆之堅固,做大限度減少本方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至於以城池為中心四散的鄉村,則是會有條不紊的就近藏進深山,以鄉村破碎為代價,來換取生命的保留。

當來犯之敵超過五千人,大部分縣城會選擇三五聯合,共同駐守某一座城池,並儘可能確保野外鄉村之民,能大部分藏進山林。

而在來犯之敵超過萬人時,迎接邊郡百姓的的,往往是一場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慘烈戰爭。

凡是人,便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邊牆如此不安定,百姓民自然是不願意繼續待在邊郡,拿身家性命開玩笑。

所以,為了安撫邊郡之民留守,甚至是鼓勵南方百姓遷居北牆,以充實北牆一代的人口,漢家自太祖高皇帝開始,便一直在出臺相應的鼓勵、補償政策。

尤其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間,晁錯一紙《言兵事疏》,正式為劉漢社稷定下了長期堅持不懈的移民實邊,並招安臨近長城的遊牧之民,以為屏障、以夷制夷的核心方針。

但朝堂再怎麼鼓勵、再怎麼補償,也還是改變不了邊牆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或被動、或主動的被拉壯丁,登城作戰的生存困境。

而在漢北邊郡當中,又尤數孤懸塞外百餘里,一逢戰事,便必定會陷入包圍圈的雲中城,為最為險惡之處。

——每一次!

匈奴人每每大舉南下,入侵漢地,無論是從哪個方向而來、攻打漢室的哪片區域;

只要是萬人以上規模的大舉南下,匈奴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一路偏師,將雲中城團團包圍!

沒辦法;

位於漢匈實際邊境線以北百餘里,恨不能插入匈奴腹地的雲中城,實在是讓匈奴人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哪怕知道雲中城內,漢家的可戰之兵不超過萬人,即便繞過雲中城,雲中城也大機率無力從背後捅刀子,匈奴人也還是放不下心。

——因為雲中城的存在,對於漢家的意義,本身就是在必要時,即匈奴人大舉南下,攻打漢北某處時,自匈奴人的身後突然殺入戰場,以解邊牆之圍。

所以,匈奴人不敢賭雲中城內的漢人,有沒有背刺自己的能力,又或是膽量。

哪怕再小,這個可能性也始終存在。

這就使得匈奴人根本不敢,也無法忽視雲中城的存在,明知無法攻破雲中城,也總是孜孜不倦的重兵圍困雲中城,以求雲中城自顧不暇,無暇他顧。

當然;

作為信奉原始叢林法則,慕強文化極其濃厚的遊牧文明,匈奴人自然不是從見到雲中城的第一天開始,就斷定這座漢人的城池無法攻破。

曾幾何時,匈奴人也是嘗試過大軍壓境,試圖攻破雲中,以拔除這顆深深刺入草原腹地——甚至是遊牧之民心臟的釘子的。

但那一場戰爭的慘烈程度,即便到了今天,由道聽途說的韓頹當,以‘我曾聽人說’的口吻複述而出,也依舊令人心中鈍痛陣陣。

而那一場戰爭,即是故云中守魏尚的成名之戰,也同樣是雲中百姓,終身難忘的絞肉場……

“臣記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