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8章 小說家言 (1 / 4)

在絕大多數後世人印象當中,漢武大帝劉徹,就好像是生下來就成了漢武大帝。

很少有人知道文景之治的締造者,是漢武大帝的父祖;

很少有人知道漢武大帝,並非是漢景帝的長子,而是庶出十子。

——很少有人知道劉榮,以及包括劉榮在內的、漢武大帝的九位異母兄長。

自然,知道漢武大帝並非一帆風順——甚至一度險些被祖母:竇太皇太后一腳踢下皇位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六歲做太子,十七歲加冠成人,即皇帝位,臨朝掌政;”

“一手建元新政,卻被皇祖母隨便一翻手,便全然取締。”

“父皇給留的黨羽、編織的羽翼,都因為一個可笑的建元新政悉數葬送。”

“若不是有館陶姑母——有丈母孃從中斡旋,便差點就成了昌邑王的前輩?”

“嘿;”

“漢武大帝…”

端坐在未央宮宣室正殿的御榻之上,回憶起原歷史時間線當中,漢武大帝在即位初期的舉措和遭遇,劉榮只一陣止不住的搖頭失笑。

不可否認:漢武帝劉徹,確實是華夏曆史上數一數二,且非常值得史官大書特書的雄主。

但在劉榮看來,弟弟劉徹——或者說十弟劉彘在原歷史時間線上的表現,卻並沒有後世人印象中那麼完美。

除了軍事戰略上的巨大成就,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在其他方面,多少顯得有些稚嫩。

——至少比起祖父漢文、父親漢景,漢武大帝的權謀、手腕,都遜色了不止一點半點。

而和這位在原歷史時間線上,險些成為華夏第二位被太后廢黜皇位(第一位是呂后廢前少帝劉恭)的弟弟相比,劉榮無疑更理智,也更現實。

歷史上,才剛即位的漢武大帝以為自己坐了皇位,就預設大權在握了;

以為一個金屋藏嬌的彌天大謊,就能把東宮徹底穩住,完全不用擔心被祖母捅刀子了。

於是擼起袖子,熱火朝天一場幹下來,等到了被祖母趕去高廟面壁思過的時候,武帝爺身邊,卻愣是連一個值得信任的宮人都沒有…

劉榮不一樣。

劉榮沒有弟弟那麼好的命。

六歲的劉榮不是太子,十七歲的劉榮也沒有加冠成人、即位掌政;

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劉榮便沐浴著陰謀詭計、明槍暗箭長大。

時至今日,即便已經“大功告成”,順利坐上漢家的天子之位,劉榮也依舊看得很透。

劉榮很清楚:自己的權利,並非源自腰間那方傳國玉璽;

而是源自於身上流淌著的血脈、大行天子啟的傳位詔書,以及老爹臨終前,鄭重託付給自己的虎符。

——調兵玉符!

配合天子詔,便能調動天下兵馬的調兵虎符…

“可惜這樣的虎符,皇祖母手裡也有一塊。”

“若不然…”

自顧自呢喃著,劉榮把玩起那枚系天下安危的調兵虎符;

饒是殿內此時,只有自己的貼身侍宦葵五,劉榮也終究還是沒說出“若不然”的後半句。

若不然怎麼著?

劉榮當然不可能派兵去攻打長樂,又或是捉拿自己的祖母。

但兵權,在封建時代就等於嗓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