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榮新元元年,冬十月二十四。
北地郡故郡治,義渠縣。
——光是從北地郡曾經的郡治名,便不難猜測出北地郡的由來。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滅義渠,設北地郡,治義渠,為秦初置三十六郡之一。
二世即立,隨著陳勝吳廣起義大澤,王離率領秦長城軍團南下平叛,讓草原最不起眼的一個小部落:匈奴部佔了天大的便宜,繼承了秦掌控下的大片草原不說,甚至還得到了秦長城軍團回撤時,沒來得及帶走的糧草、軍械。
待秦亡漢興,華夏文明的北方邊境,早就從秦時南移了數百里不止。
曾經的前沿陣地:高闕,成為了匈奴人的腹地;
曾經的進攻中轉站:秦長城,更是成了匈奴人躲避風雪的天然營地。
而曾經的大後方,北地、上、代等郡,卻成了如今的漢匈交界。
——甚至就連這,都還是太祖皇帝憑一場平城戰役,將漢室的實際掌控範圍北推了數百里,才艱難達成。
曾經的北地郡治:義渠縣,也在馬玲成為北地新郡治之後,變成了漢置北地郡東北邊境的軍事重鎮。
此刻,北地郡守程不識,便位於義渠縣內。
當長安發出的詔書傳達時,程不識正在義渠縣衙內,查閱著自發前來參軍的北地兒郎檔案。
接到劉榮‘不必顧忌地方治安,全力征召兵馬,而後進駐朝那塞’的詔令,程不識坐在縣衙正堂上首,看著面前的木案,陷入了一陣漫長的思慮之中。
“盡召北地可戰之兵……”
看著左手邊的詔書,程不識會心一笑,面上凝重之色卻並沒有消散。
稍一轉頭,看向右手邊,那高高堆起的竹簡,程不識又是苦笑著搖了搖頭。
“北地騎士……”
“難不成,真要在北地都尉下,組建一支騎兵?”
程不識不由得陷入沉思。
匈奴人還沒來;
但程不識派去打探的斥候已經傳回訊息:北地郡西、北方向,已經被徹底封鎖!
而且,對北地郡西、北邊境進行封鎖的,並非幕南諸部的兵馬,而是右賢王直屬的本部兵馬!
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程不識派出的斥候走不出北地、走不進草原,已經很能說明情況了。
——與絕大多數人料想中的狀況有所不同:漢匈邊境,其實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維持著半開放的狀態。
何謂半開放?
便是既沒有開放到完全放任人員流動,也沒有徹底閉關鎖國。
西起隴右,東至燕國右北平——整條漢匈接壤邊境線,每個數百里便有一處供漢匈雙方進行貿易往來的互市。
這些互市,是匈奴人自漢太祖高皇帝時開始,經過一次次和親、一次次和談,從漢家敲詐得來。
——漢匈互市,對誰更有利?
——說是‘互市’,匈奴人又能給漢家帶來什麼?
左右不過牛羊牧畜,以及牧畜皮毛、乳製品之類。
這些東西,漢家缺歸缺,但也不是沒有,而且這些東西並非必需品。
反觀匈奴人能從漢家得到的,卻是草原上一點都沒有,甚至未來也很難有的稀缺生活物資,乃至戰略物資。
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