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都尉孫卯,當真是鐵骨錚錚的丈夫。”
“——老上稽粥十四萬大軍壓境,北地都尉全軍上下兵卒,可只有區區五千人吶?!”
“孫將軍卻毅然決然的帶著麾下五千壯士,趕在匈奴人之前搶駐朝那塞,硬生生將老上稽粥的十幾萬大軍,阻攔在北地郡門戶外數日!”
“五千條命——五千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換來北地郡數十萬百姓民撤入簫關,葬身於胡騎刀下者,竟不過百人而已……”
說著,韓頹當面色也隨之莫名的尷尬了一瞬;
只片刻之後,又面色如常道:“彼時,臣還委身於草原,並沒有南下歸鄉。”
“那一戰過後,便是草原上的匈奴人,在提起孫卯這個名字時,也都是讚不絕口,敬佩有加。”
“——據傳聞,朝那塞告破之後,老上稽粥曾下令:尋找駐守朝那塞的漢將。”
“得知孫將軍戰至最後一刻,又獨自砍殺了胡騎十數,終力竭自刎而亡,老上稽粥也敬佩的對左右說:如果漢人有十個孫卯,那匈奴騎兵就無法再踏足長城以南;”
“如果有一百個孫卯,那匈奴單于也要接受漢皇帝的將印。”
“若有一千個,那草原之上的遊牧之民,就要人人束髮右衽,逢人拱手作揖了……”
聽聞韓頹當此言,劉榮難得默然。
這個說法當然有很大的誇張成分,甚至都不一定是真的——很可能只是韓頹當高超馬屁技術的成果。
但劉榮能確定的是:如果有十個孫卯這樣的人戰死邊關,那漢家的北牆便要當即糜爛!
有一百個孫卯戰死,匈奴人便要入主中原,亡了劉漢社稷!
若是一千個,那劉榮毫不懷疑從此往後,華夏文明斷層,神州陸沉,遍地胡羶……
“自孫卯戰死朝那塞,太宗孝文皇帝便有定製:校尉及以上將官,不得衝陣、登城,戰時不得卸甲;臨五倍之敵,非必要不得死戰。”
“自此,北地都尉孫卯,便成了我漢家,死在匈奴人刀下的將官中,級別最高的那個……”
劉榮此言一出,韓頹當也終於停止了喋喋不休。
韓頹當方才,那番關於匈奴單于說十個孫卯、百個孫卯如何如何的說辭,確實有些誇張。
但劉榮對十個孫卯、百個孫卯戰死的推斷,卻是沒有哪怕半點誇張成分。
——北地都尉孫卯,職務是北地郡尉,兼領北地都尉!
之所以有這種郡尉領都尉的狀況,是由於當年,孫卯擔任郡尉之時,北地郡就只有一部都尉。
而且這部都尉還沒有主將!
於是,作為一郡軍事長官——尤其還是邊郡軍事一把手的郡尉孫卯,便不得不肩負起麾下唯一一部都尉:北地都尉的指揮排程。
這種情況,即便放在如今漢室,其實也並不算少見。
就好比現在,程不識任北地郡守,主北地吏治;
但程不識這個北地郡守,並沒有配備主官軍務的郡尉。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程不識如今是北地郡守兼北地郡尉,實際權力更像是封疆大吏,而非一郡主官。
李廣也一樣——頂著個雁門郡守的職務,才履任三年不到,就已經撇開自己的郡尉,帶著兵馬和匈奴人打了大大小小几十仗!
可憐那位五大三粗的雁門郡尉,整日整日伏案處理政務,曾經引以為傲的精妙劍法,都快趕不上這幾年批覆政務,所練出來的那一手好字了……
類似這樣的狀況還有很多,不單是程不識、李廣這兩個個例,也不是劉榮這一朝才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