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場朝議,原本還有許多議題可以討論——或者說是需要討論。
比如:對於如今朝堂之上的公卿重臣,新君劉榮是個什麼態度?
對於先帝朝,乃至自太宗皇帝朝開始,便一直沿用至今的國朝大政,天子榮,又有什麼修改意見否?
除了這些籠統的話題,還有許多具體的人物、事件,需要劉榮在這場朝議之上作出表態。
——最起碼,也應該透個口風。
比如:太子太傅竇嬰,接下來擔任什麼職務?
是從太子太傅,直接升任為皇帝太傅?
還是正式入朝,擔任朝中公卿?
還有太子家令竇彭祖、太子洗馬汲黯,乃至劉榮的母族外戚:博望苑令慄倉等,又都是怎麼個安排?
但最終,劉榮卻選擇在定下孝景皇帝的蓋棺定論之後,便草草結束了這場朝議。
誰的鍋?
當然不是劉榮的。
若非竇太皇太后非要岔開話題,劉榮自然也沒必要如此急著結束朝儀,以免再生變數。
但有些時候,什麼都沒說,往往也就說明:什麼都說了。
——沒有新的安排,那就等於維持舊的安排。
朝堂大政,保持不變。
朝中職務,維持原狀。
至於竇嬰、竇彭祖等一干太子班底,也暫時不做新的安排。
當然,最重要的是:朝堂內外,依舊由‘太子監國’的新君劉榮暫掌。
至於這個‘暫’字,究竟要多久——至少也得等孝景皇帝孝喪期滿,國喪結束……
·
·
·
·
·
“今日朝議,陛下同太皇太后……”
朝議結束之後後的第一時間,太子詹事南皮侯竇彭祖的身影,便不出任何人意料的出現在尚冠裡魏其侯府。
同堂兄竇嬰分而落座,幾乎是屁股坐到筵席上的瞬間,竇彭祖便滿面陰鬱的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一如過往數十年,漢家的歷代先皇與東宮太后:當今天子榮,同東宮竇太皇太后,也開始新一輪交鋒。
對於朝堂內外而言,這場發生在東西兩宮之間的交鋒,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志氣、有腦子的,自然會想清楚自己該戰誰;
沒腦子,或是想投機的,即便投身於東宮竇太后,也終歸不敢對當朝天子怎麼樣。
而絕大多數人,則都會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權當不知道東西兩宮、不知道那對祖孫二人之間的爭權奪利。
除非有一天,這祖孫二人之間的爭鬥,發展到了不得不擺上檯面的地步。
但顯而易見的是:無論是長樂宮的竇太皇太后,還是未央宮的新君劉榮,都很默契的選擇將這場鬥爭,儘可能藏在暗處。
這樣一來,最難受的,或者說是唯一會感覺到難受的,便只剩下竇嬰、竇彭祖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