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母不喜兒,更曾生出過與立太弟的念頭,到底有沒有死心、日後還會不會再生出這樣的念頭,只怕是在兩可之間。”
“梁王叔雖忠孝,卻也同樣動過那不該有的心思——欲求不得,更是惱羞成怒,不惜僱傭刺客死士,在廷尉屬衙之外,將當朝九卿刺殺而死!”
“館陶姑母,想做皇帝的岳母,偏兒不願,館陶姑母便反其道而行之,盤算著先做某位公子的岳母,然後再把這個公子,扶立為我漢家的儲君,乃至於天子……”
說到此處,劉榮頗有些刻意的止住了話頭,毫不掩飾惡意的插了一句:“兒聽說前段時日,館陶姑母,似是往綺蘭殿走的頗有些勤快?”
“——嘿,小十也不含糊;”
“館陶姑母才剛透露出想要結親的意思,小十便說日後,要給阿嬌建一個金屋子呢……”
在劉榮說起這件事之前,天子啟還在思考先前,劉榮說的那段話。
——若自己二十歲不到時,先帝便駕崩了,那登基後的自己,會把漢家治理成什麼模樣?
眼下,若自己駕崩了,眼前這個混小子未冠而立,又會把漢家的宗廟、社稷,治理成什麼模樣?
前者,天子啟得出的結論,和劉榮大差不差。
二十歲登基的天子啟,肯定會過幾年窩囊日子;
但熬過了那段日子,便也還會是如今,這個大權獨攬的天子啟。
至於後者,還不等天子啟想明白,劉榮這莫名其妙的一打岔,卻是讓天子啟當即便黑了臉。
“金屋藏嬌啊……”
“嗯,朕也聽說了。”
···
“小十這孩子,打小就機靈。”
“便是在這樣的大事上,也斷然是不會含糊的。”
嘴上雖是輕描淡寫的說‘小十打小就機靈’,但天子啟的臉上,卻不見絲毫對那位皇十子的溫情。
——當朝皇十子,大漢膠東王劉彘,剛過自己的三歲生辰不久!
連話都說不明白的三歲稚童,能說出‘金屋藏嬌’這種看似小孩兒說笑,實則目的性極強的話?
天子啟不信。
但凡是個正常人,就都不會信。
很顯然,這個傳唱於後世的典故:金屋藏嬌,必定是有人在背後教,才能透過一個三歲小孩的口,傳到館陶公主劉嫖耳中。
再被劉榮這般直白的點破,天子啟當即便明白了箇中厲害。
“沒錯。”
“若是朕不日大行,那太子的日子,當真會很不好過。”
“——太皇太后壓著,梁王暗中盯著,館陶主、王夫人算計著;”
“偏偏彼時的‘慄太后’,根本幫不上太子的忙。”
“別說是幫忙了——能不給太子惹禍,甚至哪怕是少給太子惹禍,都已經是蒼天開眼……”
略帶戲謔的說著,天子啟望向劉榮的目光,才總算是再次清澈了起來。
劉榮說的沒錯。
如果劉榮以孝悌、人倫之類的說辭,來表明自己‘不希望失去父親’,天子啟縱是信了,也難免會留個心眼——總歸不會盡信。
但劉榮卻完全沒提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轉而從現實角度,來闡述自己對天子啟的依賴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