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朕病癒,再視百官諫、奏。
意思就是說:朕病啦~
——都病的沒法視政,不得不讓太子監國啦~
這段時間,太子說了啥做了啥,朕都會盯著;
大家夥兒就別白費心思,到朕這兒來告太子的狀啦~
老老實實配合太子的工作,熬過這段朕養病的日子就行。
等太子監國這段日子結束,朕病好了、能臨朝視政了,再親自和太子算“總帳”。
辦得好或不好,朕心裡自有桿秤;
太子經手的每一件事,朕都會在這段太子監國期結束之後,對太子做出相應的獎、罰…
從劉榮的角度上來看,天子啟這“事後算總賬”的潛臺詞,自然是讓劉榮壓力山大。
什麼獎懲分明——劉榮都是太子儲君了,天子啟除了誇劉榮兩句,還能給劉榮什麼獎勵?
說白了,天子啟這句話在劉榮聽來,不在乎一句:悠著點兒,朕盯著你小子呢!
別覺得監了國,就可以撒丫子亂來!
膽敢亂搞,朕絕不輕饒!
對此,劉榮暗下深吸了一口氣,旋即便肌肉反射式的進入了狀態。
——不就是如履薄冰四個大字嘛?
搞得好像劉榮不熟練似的…
劉榮被老爺子日常恐嚇,但在其他人看來,天子啟這最後一句看似可有可無的補充,卻又是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味道了。
完事兒了再算總賬?
那豈不就是說,在結束“太子監國”任期之前,劉榮百無禁忌,無論做什麼,天子啟原則上都不會干涉?
這特麼是監國太子?!
這都是有實無明的皇帝了好嘛!!
再說劉榮這次太子監國的任期——天子啟在詔書上的原話,是“數月”。
從實際狀況來看,眼下已是秋七月下旬,算上八月秋收、九月歲末,以及來年十月大計,劉榮這次太子監國,大約會是四個月左右的任期。
但理論上,數月,可以指兩三個月,也同樣可以指八九個月。
若是考慮到歲首年末的大計,說是從年初開始,實則需要小半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結束,劉榮這次監國任期接近半年,也完全屬於正常。
問題來了;
天子啟還能活多久?
沒人說的準。
但從坊間傳出來的小道訊息,來側面推斷天子啟的身體狀況,也就是長則三五年,短則一年半載的事兒。
這樣一來,劉榮此番太子監國…
“自有漢至今,左右相國之制,總共也就啟用過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