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第172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2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 (1 / 4)

當晚的慶功宴,天子啟表現得非常歡愉。

與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兩大功臣:周亞夫、竇嬰二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之後又叫上了故丞相、現任太子太師申屠嘉,藉著酒勁拉過劉榮的手,便將自己的太子儲君,毫不遲疑地交給了三人。

——放手教!

——不聽話就打!

——不必有所顧慮!

對於老爺子喝嗨之後的‘狂語’,劉榮只能苦笑扶額,又不得不配合著擒起恭順的微笑,向自己的太子三師行了超低配版拜師禮。

與此同時,受邀參加這場慶功宴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們,也終於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不知不覺間,天子啟就已經為劉榮,營造出了相當豪華的勢力。

便說劉榮的太子三師;

太師申屠嘉,開國元勳最後僅存的碩果,自有漢以來,第一位從丞相的位置上‘正常退休’,活著達成‘軟著陸’成就的上一任丞相!

太保周亞夫,開國元勳之後,同時也是如今漢家最拿得出手的將領、毋庸置疑的軍方第一人,更即將成為漢家的下一任丞相!

太傅竇嬰,當朝太后族侄,竇氏外戚最傑出的新生代俊傑,同時又是名揚天下的‘大儒’,更憑藉平定吳楚之亂,多了個‘大將’的斜槓身份。

或許會有人說了: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明明是梁王劉武在睢陽主戰場正面抵抗,太尉周亞夫奇襲敵後,一舉奠定了勝勢;

反觀大將軍竇嬰,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到任何一場戰鬥當中,甚至連吳楚叛軍的影子都沒看到。

這也算有功?

頂多算無過吧~

但實際上,與絕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所不同:此番,竇嬰因‘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勳,而得封為侯,並非是沾了外戚身份的光,才被天子啟放水恩封。

——對於竇嬰的平亂之功,如今朝野內外,都是非常認可的!

究其原因,並非是漢家的朝臣、貴戚沒有風骨,而是事實確實如此。

在數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劉邦曾問韓信:依照寡人的能力,可以率領多少兵馬?

淮陰侯韓信答:二十萬!

劉邦聞之不喜,再問:怎麼只有二十萬?

韓信說:大王(劉邦當時還是漢王)能帶領二十萬兵馬,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兵家大才了;

自文王立周國祚以來,凡八百餘年,能率領二十萬人的將領,卻不超過十指之數。

如今天下(楚漢爭霸兩間),便是能率領十萬人以上軍隊的將領,恐怕也沒有多少。

——我漢軍,除了臣和大王,有呂澤、周勃、樊噲、酈商、彭越等人;

——楚軍,也不過是項籍、龍且、英布等寥寥數人。

至於能率領二十萬人的,如今天下,除了臣和陛下,恐怕也就只有那項籍了……

聽了韓信這話,劉邦心裡稍微好受了些,尤其是聽韓信說:項羽也只能率領二十萬軍隊,劉邦更是全然沒了怒火。

而後,便是劉邦多嘴問了一句:那你能帶多少兵馬?

韓信答:多多益善!

越多越好!

再多兵,我都帶的過來……

這,便是後世人耳熟能詳的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瞭解過這個典故,再來看竇嬰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過程中的‘功勞’,恐怕就不會再有人覺得竇嬰,是靠划水混了個徹侯之爵了。

——此番出征平亂,竇嬰麾下兵馬數量,是二十萬!

——恰恰是當年,韓信認定的太祖劉邦領軍的極限兵力!

在兵仙韓信眼裡,霸王項羽、太祖劉邦,都最多隻能率領二十萬人的軍隊,再多,就要讓軍隊脫離掌控,無法如臂指使了;

而此番平亂,竇嬰率領二十萬關中兵馬——雖然寸功未立,但在這個通訊手段極其匱乏、軍事調動指揮極其困難,兵馬調動極其考驗將官水平的時代,竇嬰能把二十萬人有條不紊的開出函谷,再重新拉回關中,就已經足以證明自己的軍事才能了。

說竇嬰和太祖、項羽比肩,或許稍微有些誇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