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時代,類似這樣的負面評價,是無法被證偽的。
甚至哪怕皇帝頒下詔書,明明白白告訴全天下的人:丞相真不是被罷免,只是年紀大了,朕心疼,才特許老丞相頤養天年,也還是完全沒用。
這隻會被理解為‘皇帝在給老臣留體面’,卻根本無法讓人相信。
因為沒人會相信,也沒人願意相信:這世上,居然會有人願意主動放棄萬石俸祿、相宰之位,寧願回家鄉的窮鄉僻壤,做個富家翁。
所以,庸人捨不得權柄,自然不願離職;
思想境界高、願意捨棄權力的人,也仍舊難免會被社會輿論所裹挾,只能透過‘終老任上’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庸相、昏官。
——你看!
——我到死都還是丞相!
——宗廟、社稷,那是一天都離不開我啊!
——要不是我實在壽數已盡,這丞相之位,哪兒還輪得到別人?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時代背景,申屠嘉主動乞骸骨的舉動,才會這般讓人訝異。
申屠嘉捨得下權柄?
就算捨得下,難道回了家鄉,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嗎?
在申屠嘉第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在公開正式場合,向天子啟請奏告老時,溫室殿內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帶著這樣的想法。
但天子啟接下來的應答,卻是大大出乎了朝臣百官預料的同時,也讓天下人——乃至後世之人,重新認識到了這位‘中人之姿’的老丞相,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眾卿,或多或少都聽說了。”
“——在私下,丞相已經再三請辭告老,朕卻都沒有允准。”
“到今日,丞相又在這朝議之上,當著百官功侯的面,再度上奏乞骸骨。”
“想來,是丞相心意已決,朕即便想留,也無法讓丞相迴轉心意了?”
天子啟此言一出,眾人不由得又是一奇,紛紛將愈發驚詫的目光,撒向殿中央的申屠嘉。
早先,坊間確實有過申屠嘉私下上奏,請乞骸骨的輿論。
但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即便是信的那一半,也更多是認為申屠嘉此番,是又被天子啟做的什麼事給惹惱了,才又犯了倔脾氣,想要拿辭官來威脅天子啟。
但當下,看天子啟這非但沒有絲毫怒意,反而還滿帶著感懷、唏噓,更甚是不捨的架勢……
“難不成申屠嘉,當真捨得下這滔天權柄,寧願告老歸鄉?”
“要知道當年,北平侯被罷相,可是惹得天下人無不嗤笑,北平侯羞憤之下,至今都沒來過長安吶?”
“——何止北平侯?”
“——就連北平侯的族親,都再沒人來過長安!”
“——沒發現這些年,朝堂內外,都沒剩幾個姓張的官員了嗎?”
殿內,百官公卿暗下交頭接耳起來,無不為申屠嘉‘居然真的要辭官’而感到震驚。
更讓人震驚的,是天子啟那非但不惱,反而還滿帶著不捨的反應。
——看這架勢,申屠嘉,是真的要辭官了?
陛下不捨歸不捨,但看這反應,也似是不打算硬留……
一時間,朝臣班列——尤其是西席的功侯班列之內,頓時便多出好幾道蠢蠢欲動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