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6章 蓋棺定論 (2 / 4)

“濟北‘謀逆未遂’,被濟北郎中令所鎮壓;齊王大奸似忠,看似沒有舉兵,實則卻是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固齊系七王,實反者有六,僅餘城陽忠於長安,卻也被吳王劉濞派出的門客周丘,一戰而盡潰兵馬……”

說到這裡,申屠嘉藉著話頭調整了一下呼吸,才滿是失望的自顧自搖搖頭。

而後,才將目光從手中的簡書上抬起,望向上首御榻方向。

“齊悼惠王一脈,實在是辜負了太宗孝文皇帝的恩德。”

“封七王,反六王!”

“——若還讓齊系保有宗廟,那便是對那些忠於宗廟、社稷的賢王,最大的不公。”

“故:丞相故安侯申屠嘉,頓首百拜!”

“請陛下除膠東、膠西、濟南、濟北、淄川、城陽、齊國——這七國宗廟,乃告天下人:如此忘恩負義之輩,不配再做我漢家的宗親諸侯,更不配保有社稷、香火!”

···

“便是城陽忠於社稷,也終歸敗於周丘——一介高陽酒徒之手,縱仍可為王,也不該再王於齊地,而當移封別處。”

“其餘六王,齊王劉將閭引咎自盡,膠東、膠西、淄川、濟南四王,亦已伏誅。”

“僅存濟北王劉志,因為沒有真正舉兵反叛,而尚未被治罪。”

“——臣認為,濟北王並非是不想反,甚至都並不是沒有反,而是分明已經舉兵,卻被國中忠臣阻止了而已。”

“故而,濟北王劉志這一脈,縱是可以保有血脈後嗣,也至少要誅除濟北王劉志本人,以儆效尤……”

說到最後,老丞相才剛打起的精神氣,便已是有些萎靡了起來。

原本炯炯有神的雙目,此刻只寫滿疲憊和混濁;

正義凜然的面容,也盡是一片灰敗。

就連語調中,那義正言辭、殺氣騰騰的堅定,也莫名帶上了一陣病態的虛弱。

——申屠嘉,真的很老很老了。

別說是在這個平均壽命不到三十,過了四十歲便可以口稱‘老朽’‘老夫’的時代了;

就算是在後世,那個幾乎人均年過花甲的新時代,一位七十七歲的老人,尤其還是早年自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開國將領,其身體狀況,都不大可能太好。

尤其申屠嘉年輕時從軍,開國後從政,先是在關東腹地:淮陽做了十幾年郡守,之後又是入朝為內史、御史大夫,再到官拜丞相——無不是讓人心裡憔悴的職位。

後世有一個說法: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申屠嘉這一生,先是從軍反秦,後又以漢擊楚;

從了政,先是做了淮陽郡守,以‘附郭省城’,而後便是做了內史,成了整個關中的地區的一把手。

做了丞相,那就更是成了群臣避道、禮絕百僚的輔政大臣,甚至可以說是‘常務副皇帝’。

一生辛勞,到了如今這個年紀,能不用靠人扶著,獨自走上這溫室殿,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

就更別提手持那捲重達十來斤的長簡,對天子啟,以及在場的整個長安朝堂,就吳楚之亂做總結匯報了。

對於申屠嘉此時的狀態,朝堂百官都只一陣不忍。

倒是天子啟——最捨不得丞相的是天子啟,最先注意到關鍵點的,也同樣是天子啟。

“丞相所言雖有理,卻是有些過猶不及了。”

淡然道出一語,算是初步否定了申屠嘉——或者說是長安朝堂針對吳楚之亂的定性,天子啟便從御榻上站起身。

負手挺胸,遙望向殿門外,滿是惆悵的沉默許久,才給出了自己的‘整改意見’。

“齊系七王中,濟南、淄川、膠東、膠西四王舉兵謀亂,這是不爭的事實。”

“既然做了謀亂之事,那除了這四國宗祠,治罪於這四王及其親人、後嗣,自是題中應有之理。”

“但其餘三王,就有待商榷了。”

“——尤其是齊王劉將閭,承的是齊悼惠王的宗祠,更不得不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