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城。成均館,文廟正殿大廳內。
大明與倭國的議和談判正式拉開序幕。
一條長方形的木桌兩側,分別坐著雙方參與此次議和談判的代表。
大明方面人員分別是:沈惟敬(議和正使),駐朝明軍參將謝用梓(議和副使),駐朝明軍遊擊將軍徐一貫(議和副使),謝元(翻譯),石朗(錦衣衛代表)。
倭國方面人員分別是:石田三成(首席軍奉行,談判正使),增田長盛(軍奉行,談判副使),大谷吉隆(軍奉行,談判副使),小西行長(侵朝倭軍第一軍總指揮),景轍玄蘇(翻譯),加藤美惠子(忍者代表)。
三位軍奉行均為豐臣秀吉之心腹,是豐臣秀吉為有效監督駐朝倭軍各部而派往朝鮮的三位實權人物。包括侵朝倭軍總指揮宇喜多秀家在內的所有倭軍將領,都要接受三位軍奉行的監督。
石朗坐在沈惟敬右側最靠外的位置,他的對面恰好坐的是加藤美惠子。在這種莊重的場合,因為兩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不便寒暄敘舊。兩個人只是在準備就坐前相互點頭致意。
沈惟敬剛剛在大明一方人員所在一側的中間位置坐定,立刻發現了坐在石朗對面的加藤美惠子。他不知道加藤姐妹是雙胞胎,以為對面坐的是加藤美智子。
沈惟敬快速地給加藤美惠子拋去一個媚眼。加藤美惠子對於大明談判正使對自己作出的這一異常舉動甚是反感,她狠狠地瞪了沈惟敬一眼。
“這個女人,怎麼翻臉不認人?”看到加藤美惠子冷淡的目光,沈惟敬心裡掠過一絲不快。
“首先,我代表與會所有我方人員,對不遠萬里趕來王京的明國使節表示熱烈歡迎!”得到談判正使石田三成的點頭授意後,小西行長率先開口對明使表示歡迎。
幾位倭方代表象徵性地鼓鼓掌。
“謝謝!我代表所有明使感謝倭方的熱情招待。衷心希望我們的談判能夠有個好的結果。下面我介紹一下我方參與此次議和談判的人員。”沈惟敬致辭答謝後,將現場大明方面的人員一一向對方作了介紹。
倭國方面,由小西行長將參與談判的代表嚮明使一一作出介紹。
小西行長介紹完畢,倭國方面的談判正使石田三成開始發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了迎接遠道而來志趣相投的大名朋友,我們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特意選定這府學文廟作為我們雙方議和談判的地點。
“希望我們雙方都能本著‘仁’、‘義’之心,相互之間以‘禮’相待,充分發揮咱們的聰明‘智’慧,以誠‘信’不欺的態度,將談判進行下去。
“四海之內皆兄弟嘛。大明和我們倭國完全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成為好兄弟,好友邦。呵呵。”
素以忠誠、仁義、足智多謀著稱的石田三成一開口便將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生搬硬套地拿到桌面上。
不過,石田三成之所以搬出孔子的理論作為開場白,完全是應景而發。他這段話的重點其實在後面兩句。最後的這兩句話看
似客客氣氣平淡無奇,卻分明是將倭國的地位提高到與大明平起平坐的“兄弟”、“友邦”的高度。
對於石田三成柔中帶剛的一番言論,胸無點墨的沈惟敬自然聽不出其中的奧妙玄機。他以為對方的話無非是一些俗套的客氣話。作為回敬,沈惟敬準備張口客氣一番。
坐在沈惟敬左邊的謝元立刻就聽出了石田三成的話中玄機,他看一眼沈惟敬傻呵呵笑眯眯的反應,知道身為市井中人的沈惟敬根本沒有聽出對方話中寓意。
於是,謝元在沈惟敬張嘴之前搶先開口說道:“老先生一番‘仁、義、禮、智、信’的理論令我耳目一新。看來您對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是有些瞭解的。
“只不過,我們儒家理論中還主張‘華、夷之辨’。‘華、夷之辨’,又稱‘夷、夏之辨’,其作用在於區別分辨華夏與蠻夷。
“我們華夏民族群居於中原,為文明中心。因此逐漸產生了以華夏禮義為標準進行族群分辨的觀念。區分人群以禮儀,而不以種族。合於華夏禮俗並與諸夏親暱者為華夏,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