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城北的明軍投出乞和書後,王京城內的倭國人料定明人從接到議和書到朝廷批准,然後派出使節到達朝鮮,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為保證在此時間段內王京城不至於完全斷糧,城內倭軍決定:以被倭國人扣押的兩位朝鮮王子為籌碼,要挾朝鮮朝廷半個月內為其提供十萬石糧食。
想當初,王京城被倭國人攻陷後,為了躲避倭國人的追捕,朝鮮王子臨海君李從王京城逃向東北部的咸鏡道。另一位王子順和君自鐵原、大嶺至關東一線後移,後又改變原來計劃,沿著朝鮮半島東岸北上,到達咸鏡道後,和臨海君以及王妃樸氏回合。
倭軍加藤清正部攻下鹹境道後,遂將臨海君、順和君兩位王子和王妃及一眾陪臣俘獲,將其軟禁在咸鏡北道的鏡城。
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平壤後,憚於明軍的強大攻勢,王京城內倭軍總指揮宇喜多秀家命令陳兵鹹境道的加藤清正部率隊南下,進入王京城,以加強王京的防衛力量。兩位被俘的朝鮮王子及王妃、陪臣等也被加藤清正一併帶回王京拘禁。
接到倭國人逼糧的訊息後,身在平壤的朝鮮國王李不敢怠慢,趕緊召集百官商議此事。
以十萬石糧食換取兩位王子的性命,這一要求要是在平常時期,對於朝鮮朝廷來說,也算不上什麼難事。但時下的朝鮮大地經過戰亂,早已是滿目瘡痍,民生凋敝。別說是十萬石糧食,就是一萬石糧食也很難在短短的十個月內湊齊。
大臣們你瞪著我,我瞪著你,沒有一人能夠拿出良策來籌糧。
看著大臣們一個個低著頭,就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國王李只得向左議政柳成龍問計。
“當下我邦剛剛遭受戰火摧殘,可以說是國窮民弱,根本不可能籌齊這十萬石糧食。所以,籌糧一事,根本不用考慮。”柳成龍說道。
“難道我們就置兩位王子的性命於不顧?”柳成龍話語一出,立刻遭到領議政李山海的反對。
“兩位王子肯定是要救的。我是說,當下之際,我們不應當在一些根本行不通的方法上浪費時間,比如籌糧。”柳成龍解釋道。
“那柳議政可有什麼良策?”李山海說道。
“大王。下官認為,當下之際,我們可先答應下倭國人以糧食換王子的要求。然後,速想其他辦法,將王子等人從倭國人手中救出。”柳成龍對國王李說道。
“可王子等人現被關押在王京城內。營救一說,談何容易!”李唉聲嘆氣地說道。
“大王。王京城戒備森嚴。要想救出兩位王子,只能智取。”李山海說道。
“李大人說的極是。大王,下官認為,能否向大明軍隊求助。大明在王京城內的近百名錦衣衛個個身懷絕技。如果能夠得到他們出手相助,或許兩位王子能夠得救。”柳成龍說道。
“柳大人此言極是。大王。現在看來,恐怕也只有請求大明錦衣衛出手,才能救出王子。懇請大王定奪。”李山海說道。
“就不知道人家肯不肯幫忙。”李說道。
“大王。兩位王子的性命關乎我邦將來的穩定。只要大王
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是沒有希望。”柳成龍說道。
“好。柳議政,命你即日出發,前往明軍大營。全權辦理請求明軍出手相助事宜。”李說道。
“遵命。大王。下官這就準備動身前往。”
接到朝鮮方面請求明軍出手解救兩位王子的請求後,李如松和駱石印沒有立刻答應對方的要求,只是答應柳成龍明軍會慎重考慮營救王子一事。
柳成龍無奈,只得返回平壤覆命。
之所以沒有直接答應朝鮮方面的請求,是因為李如松和駱石印有所顧慮。
首先,王京城內戒備森嚴,要想從有著十幾萬倭國守軍的王京城內救出兩位王子,難比登天;
其次,聖上內心到底對議和持什麼態度,李如松和駱石印都不清楚。在聖上對於倭國人主動提出和談一事的態度尚不明朗的情況下,貿然出手解救兩位王子,不管結果如何,都顯得有些唐突;
再次,解救王子的行動一旦展開,就只能成功。因為一旦解救行動失敗,極有可能危及兩位王子的性命。
送走柳成龍一行後,李如松和駱石印兩人從各個方面權衡此事的利弊得失,最終還是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兩人決定改日再議此事。
從李如松的營帳內離開後,駱石印獨自來到明軍大營後面的一處高地上。
此時正值中午時分。和煦的陽光灑在大地上,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
眼放眼望去,眼前層巒疊嶂的北橢山諸峰在陽光的照射下,似有奔騰飛動之感。駱石印頓時來了興致,已經好久沒有活動活動筋骨的他脫掉披風,立在高地之上。
駱石印屏氣凝神,調息提力。剎那間,一套十路迎風降魔掌已被他舞得呼呼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