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將這些公牛剝皮剔骨,讓炊事兵燉上幾大鍋。我們就可以好好美餐一頓了!”另一名將領開起玩笑。
“這倭賊圈養的東西,恐怕它的肉也好吃不了哪去!”方才怒罵的那名將領回聲道。
“好了,不要說廢話了。看來,這正陽堡內也沒什麼敵人,上去看看。”李如松觀察一會兒上面的動靜,見並沒有交戰聲從堡內傳出,便下令道。
正陽堡地下室內。火苗早已熄滅,濃煙也漸漸散盡。
李如松命令部下仔細搜尋正陽堡內的每一處角落。結果,除發現一些倭軍的武器裝備外,整個土堡內未見倭軍一兵一卒。
“大人,地下室內發現一處暗道。”正當李如松為未能發現敵人而有些失望時,一名參與搜尋計程車兵跑上前來稟報道。
“走,看看去。”李如松大手一揮,率眾將走向地下室。駱石印、石朗等小分隊員還有休能方丈緊跟其後,先後下到地下室內。
地下室內光線暗淡,牛糞和煙氣混合而成的氣味令人難以呼吸。
在地下室南面的石壁上,一架被燒得變形的木門已被士兵們強行卸下。一處一人多高的密道模模糊糊地現在大家面前。
從木門表面殘存的圖案來分析,這處木門是經過精心偽裝的。木門表面被塗上了和四周石壁一樣的顏色。看來,要不是這場機關引燃的大火將木門燒焦變形,在暗淡的光線下,這處密道還真的難以被發現。
這就是所謂的百密一疏。
李如松不敢怠慢,派出一隊士兵進入密道搜尋。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進內搜尋的一部分士兵相繼返回堡內。
“報告將軍,這是一處直接通往城外石田山的密道,我已命令部分手下在通道出口處警戒。另外,在出口處的一塊山石上發現了這個。”奉命進洞搜尋的那隊士兵的頭領返回堡內後,一邊向李如松彙報,一邊將手中的一件樂器交到李如鬆手中。
李如松拿過那件樂器,發現是一隻琵琶,“這是什麼破玩意兒。”他不屑地抬手想要扔掉手中的樂器。
“將軍且慢!”站在一旁的謝元見狀,向李如鬆開口請求道。
雖然光線暗淡,謝遠還是一眼認出了眼前的這件樂器是柳瀅瀅常用的,那隻用香紅木製作而成的琵琶。
謝元幾乎是從李如鬆手中搶過琵琶。懷抱琵琶的剎那間,謝元彷彿又回到往日同柳瀅瀅卿卿我我的美妙瞬間,它能明顯地嗅到琵琶上存留的柳瀅瀅的體香。
“上面好像有字哎。”站在謝元身邊的葉茹柳指著謝元手中琵琶說道。
李如松命令一名手下取來火燭。微弱的燭光下,在琵琶琴絃兩側的梨形平面上,清晰地寫著幾行殷紅的字型:“我被迫隨父撤往王京。永遠愛你!瀅瀅。”
兩行熱淚從謝元眼中流出。他認出了柳瀅瀅的字型,他知道,這是自己心愛的瀅瀅咬破手指,用她的鮮血給自己的留言!
“這琵琶和你……?”見謝元懷抱琵琶黯然神傷,李如松有些不解地問道。
謝元極力平復一下情緒,向李如松說明了作為這件樂器主人的柳瀅瀅和小西行長的關係。
“看來小西行長是從密道逃出,撤往王京了。”聽完謝元的說明,駱石印分析道。
就在半個時辰前,柳瀅瀅於茫然中被兩名倭國忍者架著走入密道。走在密道內,慢慢地,她的頭腦逐漸清醒過來。她想掙脫,無奈兩名倭國忍者死死地挾著她,使她難以脫身。
來到密道出口處,她謊稱自己要解手才得以脫身來到一塊山石後。她想借此機會逃跑,無奈出雲久美就站在離自己不遠處,死死盯著自己所在的地方,自己根本無法脫逃。
情急之下,柳瀅瀅咬破手指,在自己隨身攜帶的心愛的琵琶上,給謝元寫下留言,然後,把琵琶放在岩石上面。
柳瀅瀅雖然不能確定這隻琵琶能否被自己的心愛之人見到,但在眼前的情形下,她也只能做到這些了。
“看來,小西行長已經料到我們會在城外設下伏兵伏擊他們。所以留了一手。早就聽說倭國人打仗擅長利用土堡和暗道,平壤一戰,果然如此。”聽了駱石印的分析,李如松自言自語道。
“我們是否要派兵追擊小西行長?”駱石印試探地問道。
“他們應該沒有走遠。不能輕易放過他!事不遲疑,絕不能讓小西行長逃掉!”李如松當即決定派兵追擊。
經過簡短的商議,李如松和駱石印決定,組建一支由駱石印、石朗等小分隊員和參將駱尚志率領的兩千名精兵組成的聯合部隊,由熟悉石田山地形的休能方丈率其僧兵領路,進入石田山中,追殺小西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