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該考慮九鼎歸位
呂不韋時代落幕,秦王嬴政親政。
表面上,一切都還按照呂不韋時期的樣子。其實際上!一切都變了。
軍隊方面的領導權表面上是屬於呂不韋的,其實!都是經過挑選出來的忠誠,忠於秦王、忠於秦國的人。
在人員任命上面,呂不韋也是不敢隨便作主,一切都是聽從文武大臣的意見後才任命的。
還有!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後,就有一套完整的選擇人才制度。所以!在人才任命上面,呂不韋也是作不了多少主的。他只是最後作主者,可人選必須合法。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呂不韋時代落幕後,權力過渡是很順便的。
再則!呂不韋本身就沒有惡意,沒有私心。他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一心想著青史留名,哪裡會做出對不起秦王、秦國的事呢?
他是個生意人,比鬼還要精。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知道翻不了船。所以!他是不會反秦王、秦國自立為王的。
還有!他與彭舟是好兄弟,哪裡能做對不起兄弟的事呢?
彭舟是他的兄弟,趙太后是他的義女又是彭舟的女兒,他能怎樣呢?
更何況!他是知道的!要是他有反心,他是活不了多久的。以彭舟的武功,要殺他是很簡單的。何況!還有一個比彭舟更厲害的九指將軍彭漁。
傳說中!彭漁比彭舟更厲害。而且!比彭漁更沉穩。
少年時的彭漁,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可自從經歷過幾次生死,他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沉穩了起來。還有!他是一個久經沙場的戰將,時刻面對著死亡。所以!他變得越來越沉穩。或者說!陰沉。
你不要以為他什麼事都不管,很冷漠地樣子,其實人家心裡什麼都明白,考慮得比任何人都細。
因為呂不韋沒有私心,所以秦王嬴政親政很順利。親政後,基本上走呂不韋時期的路線。在戰略上,還是採取蠶食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蠶食三晉和楚國的土地。齊國和燕國距離秦國太遠,想蠶食也蠶食不了。
戰國後期,秦、楚、魏、趙、韓、齊、燕等諸侯國的版圖幾乎是年年有變化的。今天在這裡吃了虧,諸侯們就會想著在其他地方撈回來。真的!就跟瘋了的狗一樣,到處咬人。只要有機會,就會翻臉不認人。
剛剛還在一起喝酒,稱兄道弟,只要有利益了馬上就能翻臉不認人。這就是戰國後期的君王,一點道德底線都沒有。
而他們!不認為自己沒有道德底線,卻說這是“君王的生存之道”。用現代語言來講,這是政`之治。
意思是:政`歸政`,人品跟人品,人品不能與政`掛勾。政事是國家大事,人品是私事。為了國家大事所作出的決定,不能跟作出決定的人人品掛勾。
有了這種奇怪地理論,剛剛還跟對方的君王在一起喝酒、稱兄道弟,現在就不擇手段向對方的國家動手,也就不奇怪了。
公元前236年,趙以龐暖攻燕之勺梁,取狸、陽城。
秦國以救燕為名派王翦等將出兵分別夾攻趙國,先後攻取了趙的閼與、轑陽、河間、安陽等邑,漳水流域被秦佔有。
機會總歸是有的,今天以這個理由明天以那個理由,反正就那麼回事:我要蠶食你,在不知不覺中把你吃掉。
你認為我不夠意思,是不是?那好!我們也可以合作啊?我不是搶了你的地盤?是不是?你不是跟那個誰有過節?那麼!我們聯合起來去攻打那個誰?
“這個?”
“你是想我與那個誰聯合起來攻打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