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白起見暴烝敗走,也就沒有再管,指揮著手下十幾萬大軍殺向滎臺城。
可遺憾地是!暴烝雖然帶著他的幾萬人殺出滎臺城,可滎臺城原守衛並沒有放棄滎臺。等到暴烝出城後,他就把城門給關了。
滎臺城雖然小,卻是十分堅固。要知道!滎臺城是韓國的假糧倉,所以建築得很堅固。
白起的人接連攻打了兩天兩夜,不但沒有攻打下來,還損失了不少兵馬。也就在他不死心的時候,秦國使臣來了,宣佈停戰。
“韓王已經割地求和,不能再打了!撤!”使臣宣佈道。
白起不放心地問道:“你確定韓王已經答應割地求和了?”
使臣見白起不放心,趕緊拿出韓王開具的“割地契約”也就是帛書,遞給白起。
白起接過“割地契約”,見上面果然有韓王的玉印,這才相信。作為秦國的大將軍又是秦王的親信,白起見過韓王的印章。
目的達到,白起自然收兵不打了。他在滎臺這邊強攻滎臺城,目的就是要韓王割地求和。不然!他的韓國之行就沒有必要了。
何況!戰爭是要死人的!
這次雖然打了大勝仗,可還是應了那句老古話: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雖然斬殺了韓國至少五萬人,傷了至少十萬人。可自己這邊,也一樣損失了三萬多人,傷了七八萬。
白起自己帶的兵都沒有損失多少,這不是?小司馬帶的兵在葫蘆谷中就死了一萬多,加上應熊包餃子裡死的,再加上這次的滎臺之戰,一共有三萬多人。
三萬多死人加上七八萬傷員,一共就有十多萬了,如果不找韓國要一些土地,那麼!這仗打的就沒有意義了。
還是那句話:秦國要滅韓國的話,也就一二三的事。可是!暫時還不能滅。一!現在滅韓國還不是時候,會引起天下共憤,天下諸侯會群起而攻之。
大周不滅,都不能滅大一些的諸侯。小的諸侯國可以滅,沒有人在這個上面作文章。而大的諸侯國要是滅了,就會有人大做文章。因為!大諸侯國土地面積大,人家大做文章後就可以分得一杯羹。
只有先滅大周,沒有大周天子了你才可以說了算。大周天子雖然早已被天下諸侯架空,可平時的時候,天下諸侯還拿大周天子來說事,好像還有這麼一個周天子。
所以!只有先滅大周,真正沒有了周天子,天下諸侯才沒有說事的藉口。
二!要是現在滅了韓國,那麼!秦國與楚國的國界線就更長了。不滅韓國,等於是韓王在幫助秦軍守著與楚國的國界。
楚國雖然已經沒有崛起的可能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國土遼闊,要是有一個有能力的君王,隨時都可能會崛起。所以!不要小瞧楚國。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秦軍才不滅韓國,才經常打壓楚國不給楚國崛起的機會。
現在的秦國,還沒有到一統天下的時候。
現在的秦國,還要積蓄能量,讓自己再強大一些。
現在的秦國,要的是土地和人口。只有土地多了,人口多了,才能碾壓一切。
現在的秦國,要是的削弱天下所有對手。是削弱對手,而不是滅亡對手。
以現在秦國的能力,可以單挑天下任何一個諸侯國。可是!要是其他諸侯國聯盟起來了,你就對付不了。
所以!削弱對手是上上策!
我把你削弱了,我把所有的對手都削弱了。到了一定地時候,我的實力絕對強大了,你們這些弱小的國家就是搞天下聯盟,也不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