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之後,休息了一會兒三人又開始逃亡生活。
這個亂世中,幾乎所有人都跟逃亡似的,沒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就算你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也一樣生活得不好,被沉重地賦稅和兵役壓迫著。
賦稅只會越來越重,你忙碌一生只能餬口。而兵役!讓所有平民家庭恐慌,一個無法逃避地厄運。
凡是上戰場的人,早晚都得死。一旦去服兵役,就沒有回來的可能。要麼!成為一個殘疾而被遣送回家。
要不是人口發展的需要,男人從成年開始就要去服兵役的,直到死為止。為了人口發展,各個諸侯國才有了各自的生育政策。
男人有了子女後,都必須去服兵役。或者!有了戰功後就必須回家成親生子,再然後重新回到軍隊,去為君王、權力者打仗、送命。
在這個亂世中,除了權力者外,平民百姓是沒有安穩地日子、好日子。而權力者!他們生活在慾望之中,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相反!那些得過且過的人,反而生活得很好。
特別是那些混時混日子享受的君王、貴族,他們才能享受到暫時的幸福快樂。
其他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幸福快樂可言的。都生活在忙碌、逃命的日子裡,生活在戰亂的惶恐之中。
走了一段路,發現後面好像有齊國兵士追來了,三人不得不躲藏起來,讓追兵們走到前面。此時的他們!兩個傷員,只有彭舟一個人是健康的。
副手範從已經失去了戰鬥力,而且還要人揹著走。而彭漁!身上也有箭傷。雖然是皮肉傷,可也不能劇烈活動。再則!他的體力消耗很大,很難再像昨晚那樣地去戰鬥。
果然!齊國的又一支百十人的特種小分隊追殺了過來。
可能是估計錯了,這支特種小分隊沒有停留,直接往魏國方向追去。
彭漁是秦國軍人,可秦國與齊國相離著魏國、韓國和趙國。秦國與齊國作戰,必須借道魏國或者韓國。
因為彭漁的孃親在魏國做“人質”,又加上與魏王有交情。所以!每次去齊國執行任務,彭漁都是借道魏國。
魏王有人質和與彭漁的約定,所以信任彭漁。
彭舟不想過這樣地逃亡生活,只想過平靜地隱居生活。孤家寡人生活在哪裡,與世無爭,豈不美哉?
如果有緣的話?也可以找個相愛的美人一起隱居,再生養幾個小娃陪伴左右。如果覺得中原之地不安全,就到南方的楚國去。再經過楚國到達南方的大山之中,一家人形成一個民族,生活在大山之中。
他雖然不是學歷史的,也不是學民俗的,可他還是知道的:在如今雲貴高原那邊,生活著許多隱居者。後來!他們形成了一個個民族。
當然!也不是所有這樣地民族都是家族似的。但是!差不多就是那麼回事:隱居者與當地人婚配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你的家族隱居到那邊後,後代們是要婚配的。所以!必須與當地人進行婚配。這樣!文化、血脈就融合了。
自從接受莊子的生存學以及道家學說思想後,彭舟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價值觀有了很大地改變。
他不想過彭漁那樣地軍旅生涯,不想戰死在戰場上。人生不過是為了活著,為什麼要那麼折騰呢?拿自己的生命去折騰呢?
要不是被孔子、莊子逼迫,真的!他只想賴在莊子那邊不走,不想離開心界迴歸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