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充裕。李淼在成為帝皇后。還想改制一下帝權,讓帝權儘量小一些。
倒不是李淼想偷懶,而是封建皇朝帝皇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
其中的弊端,也是十分明顯。遇到明君還好,但明君可不是大白菜,百年、數百年一遇的存在。
就算是明君,始終能保持清醒頭腦的明君,有嗎?明君也會有昏聵的時候。所以李淼覺得,還是走君主立憲制比較好。
畢竟集體的智慧,總要比一個人強得多。既能減少一言堂的危害,還能延長國札。簡直就是利國利民,還利己的大好事。
其實大鄭朝也早就實行,內閣擬票制了。特別是在皇上病重後,大權就落到了內閣手中。
雖說重大事宜,需看皇上的手勢。但絕大部分朝中事務,還是由內閣做主。
當內閣閣臣意見不一時,就需要內閣擬票。也就是內閣閣臣投票決定。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李淼覺得以後就可以,讓內閣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過內閣成員還是少了些。五人的內閣,很容易被內閣首輔等權臣掌控。最好是把內閣閣臣人數增加到七人,甚至九人。
這樣讓內閣的聲音更加嘈雜,才能更加的民主。也更有利於帝皇對內閣的掌控。
皇上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樣面面俱到。只需在重大事務上,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常的朝中事務,都可以交由內閣處置。
這樣皇上就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皇上最大的任務,就是選好自己信得過的內閣閣臣。任命內閣首輔、次輔以及閣臣等等。
皇上的權力,其實並沒有減少太多。雖說是分權內閣了,但內閣的組建權,卻可以牢牢地抓在皇上的手裡。實在不行還可以解散內閣嘛。
這樣就避免了皇上權力過大。往往很多事也是顧不過來,鬍子眉毛一把抓。皇上能做得好才怪。
這樣既能提高朝廷的辦事效率,又能避免皇上的權力過大,瞎指揮、亂指揮。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當然好處還遠遠不止這些。
李淼這麼做,看似對自己不利,其實則不然。李淼作為開國皇帝,中人之姿還是有的。治理好國家,問題肯定不是太大。
但李淼的繼任者,怎麼可能人人都是明君。所以把帝權部分下放給內閣。好處還是很多的。
甚至還可以延長國札,打破沒有千年皇朝的魔咒。
當然任何變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漸進。哪怕是在革自己的命,也是一樣。所以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李淼現在連氣運轉化成龍氣,還早著呢!但李淼還是會閒暇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也就是大順朝,最著名的治國綱領《太祖隨筆》的由來。裡面的很多治國方略,幾乎都被大順朝歷代帝皇們採用了。
有很多甚至都定為永例!《太祖隨筆》可以說是意義深遠。對整個大順朝的政治、經濟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更是大順朝強盛不衰的根源所在。很多史學家都認為,太祖的高瞻遠矚無人能敵。
大順朝千年不衰的根源,就在於太祖的政治遠見,和先進的治國方略。
不過李淼最為看重的,分權內閣,讓內閣挑大樑。走君主立憲制的路線。卻遲遲沒有被哪位帝皇採用。
李淼還是小看了權利的誘惑。大順朝的歷史上,倒是出過好幾位明君。但在削自己權利的時候,還是手軟了。下不了手啊!
等到內閣實行擬票制時。已經是數百年後的事了。而且實行內閣分權擬票制,還不是帝皇主動推行的。
是被朝中大臣逼宮所致。帝權也終於旁落,大鄭朝的皇帝也徹底成了擺設。
大順朝也終於走上了,君主立憲制。大順朝的帝權徹底淪落,內閣獨攬大權。
皇帝也徹底淪為擺設,成為了大鄭朝的吉祥物。不過最終也打破了,沒有千年皇朝的魔咒。
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整個三月份,李淼看似清閒。其實還是相當忙碌的。這麼多的妻妾、愛人、子女們需要安置。工作量肯定小不了。
好在李淼此時的遁術了得。每天到了夜晚,就不再是翻牆爬床這麼簡單了。江南老家、通州大田莊也是需要經常光顧的。
好在李淼的子女們還小,李淼只需要與自己的女人們溝通。李淼的絕大多數妻妾、女人們,還是不用李淼太操心。
她們以後的發展趨勢,都是可以預見的。她們大多會跟著,本房正妻過日子。本身她們就磨合得不錯,李淼也是放心的很。
像賈探春這樣的,畢竟是絕無僅有的。李淼的妻妾、女人們,都不參與李淼的勢力。也都是李淼的低調的個性造成的。
賈探春也是機緣巧合。加上賈探春的統帥能力出眾。才成了李淼的好幫手。成為了順運軍校的蒙面教官。
李淼對賈探春,也一直都是疼愛有加。甚至還破例收了,賈探春身邊的兩位侍女。為賈探春增添了兩位得力助手。
這在李淼的妻妾、女人中,也是極為罕見的。唯有林黛玉身邊的兩名貼身侍女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