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嫂子湊過來說道:“咱們大姑娘可真是見多識廣,那是什麼東西,咱可從來沒見過。”
張嬸笑笑,“那是因為咱大字不識,也沒想著上進,可是大姑娘多要強啊,你瞅瞅她屋子裡那麼老多的書,說不準這就是從書上看來的呢。
“我可是聽說了,書上啊,什麼都有!”
“快算了吧!”劉嫂子扇了扇手,“我看到那些字,腦袋仁兒都疼,所以這輩子是註定了沒出息啦!”
兩人說說笑笑回廚房做飯,她們倆人要做十幾個人的飯菜,可也不算太輕鬆。
主要是元寧要求也比較高,除了要葷素搭配每餐至少三個菜之外,還要有一個湯,主食可以米飯、饅頭、花捲、窩頭穿插著來。
此外還要單獨做薛靜齋的藥膳。
元寧把籃子提進了自己房裡,想了想不妥當,畢竟季秀還小呢,不知道深淺,萬一給糟蹋了,可就糟了,她還不忍心責備。
防患於未然,還是把籃子又提到了工作室裡。
將炭筆放進了自制的筆筒裡,畫圖紙則放進了專門放置圖紙的瓷缸裡。
罐子放在了分成一個一個的木頭架子上,拍了拍手,端詳端詳,很是滿意,這才邁步出來,進廚房幫忙做飯。
張嬸和劉嫂幹活其實很利索,她也就是幫忙剝剝蔥蒜、燒燒火什麼的。
但她很喜歡這種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幹活的氛圍。
想當初,他們一幫人在老師的工作室裡畫圖做模型的時候,也是熱熱鬧鬧的,大家就看誰能分心二用還能把手頭的事情出色完成……
都說做理工的人無趣,那是外人的誤解,理工人之間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呢……
就是有很多吧,講出來,旁人都聽不懂……
“張嬸,我今天去買菜聽了個大新聞!”劉嫂一邊切菜一邊跟和麵的張嬸嘮叨,“聽說,董家村出事了!”
張嬸忙問:“出什麼事了?董家村在哪兒?幹什麼的?”
元寧也豎起了耳朵。
劉嫂笑嘻嘻的,“你連董家村都不知道?哦,也難怪,你們村和董家村一個東一個西的,離著太遠。剛巧我們家離董家村不遠。”
外人看著董家村和普通的村子差不多,但只有附近的村子裡的人才知道,董家村與眾不同。
他們不與外面通婚,但是一年四季總是不斷地在辦喜事,也不知道新娘子從哪兒來的。
同樣是作農活兒的,別的村子裡,全都是些穿草鞋打赤腳的漢子,和滿嘴粗話的女人。
女人們可能剛從地裡回來就要做飯,有時候著急連手都來不及洗,和麵的時候,手上、指甲裡的泥垢全都滾進了面裡,也沒人嫌棄。
反正都是粗糧,原本也沒那麼幹淨。
還有些人,上完茅廁直接去做飯。
乃至穿著鞋上炕、不洗腳睡覺什麼的,都是常態。
總而言之就特別不講究。
但董家村的人就不一樣,隨便拉出來一個都穿的乾乾淨淨,身上臉上也沒有半點汙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