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寧微微蹙眉:“我許下的承諾你都不信了?”
“不……”伯鐘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語無倫次地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就是……我就是……”
元寧低頭髮出一聲若有若無的嘆息,其實這孩子的心思到底有多脆弱敏感她能想明白。
仲靈也不哭了,把所有的尿布清洗乾淨,踮著腳晾曬起來。
家中原本的晾衣繩有點高,元寧為了方便又扯起來兩條低的。
高的可以晾曬被褥,低的晾曬衣服,小孩子也能夠得到。
季秀慢慢睡著,她起身將孩子放回去,再出來的時候就看到伯鍾和仲靈正在商量著做飯,叔毓則給牆下的菜地拔草。
弟妹們都這麼懂事,元寧還是很欣慰的,既然這些事他們都能做,她也便不會大包大攬,作為長姐,她需要為這個家的將來做考慮。
調換的良田已經選好了,但需要等到麥收後才能換,也就是說,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她在這段時間內必須想好良田到手之後要耕種些什麼。
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儘可能多的產物,就應該選豐產作物才好,比如糧食匱乏的年月,種植紅薯、土豆就要比種植小麥和穀物要合適。
但根據這些日子的瞭解,本地還沒有紅薯和土豆,也沒有玉米。
他們日常的主要糧食是高粱米、粟米、黍米,摻雜著麩子。白麵、大米這些不是誰家都吃得起的,他們家就只有半斤糙米,還是孃親在世時坐月子,別人家給送的。僅有的那點小米是好心的馮師爺送的。
至於白麵,那是一點也沒有,倒有大約兩碗粗麵,裡頭面粉少麩子多。
家裡種植的麥子收穫之後大多數用來交了稅,剩下的都換了粗糧,能多吃一段時日。
家裡還有不少高粱,但都是留作種子的。收了麥子就可以播種了。
他們這一帶屬於溫帶氣候,耕作技術基本成熟,能夠做到兩年三熟,種植冬小麥,夏天收穫了小麥之後,播種大豆、高粱等作物,秋收之後播種冬小麥。
如此這般,土地利用率較高,課稅就顯得不是那麼重。
但整體來說,如今的糧食產量太低了,所以事實上,課稅對一個農戶來說還是一個極重的負擔。
不過元寧比較慶幸的一點就是他們家不是佃農而是自耕農,有權自己規劃自己的土地。
兩畝良田,其中一畝是必定要種高粱的,但是現在高粱的產量並不高,也不是最佳化矮化後的品種,單一種植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她也預備和別家一樣,在高粱地裡種一些豆類。
不過要保證產量的話還是需要不斷追肥。
另外一畝她決定種苧麻,人這一生不管貧富,總不能少了穿衣吃飯,就算是一家子只剩了一套衣裳,那不也得輪換著穿著出門遮羞?
苧麻是多年生的植物,也就一開始種的時候費點勁,之後可以省事不少。
關鍵在於,她之前跟馮師爺說好了,將來自己的苧麻收割之後,不必殺青,可以直接賣給他。當然,她也要保證基本的品質,否則馮師爺也不能按照市價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