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有幾條珍貴山根落定的後三山,紅燭鎮中最恐怖的地方其實是那座亂墳冢。
那處深藏若虛的亂墳冢埋藏著數之不盡的亡靈,其中不乏有能夠與殷泓媲美的名將和坐鎮雄關重鎮的高手,可以說這處方圓不過數里之地的亂墳冢中埋藏著古國的軍隊和諸多舉世皆知的國手。
這才是為什麼國師此次會攜帶捉鬼鳥祖鳥到來的原因,雖然捉鬼鳥祖鳥對上鎮子中的任何存在都沒有絲毫的勝算,但唯獨對上這處讓人頗為頭疼的亂墳冢中的亡靈有著絕對的壓勝作用。
國師之所以如此忌憚這處亂墳冢,來源於在古國之上廣為流傳的讖言,身化枯骨,神靈請戰。
被收攏在亂墳冢中的亡靈雖然經歷了光陰的沖刷,戰力可能不復以往,但是在老掌櫃的號召下,這些被照顧多年的亡靈定然會心甘情願的榨盡最後一絲意念,再次發動一場以紅燭鎮為地界的所謂的聖戰,雖然道家人馬齊聚於此,其中不乏有諸多剋制亡靈的高深術法,但這些已經經歷過一次死亡的戰士可不會管什麼術法不術法,只會以殘破的身軀凝聚成鐵騎洪流,肆無忌憚的對這方天地發起衝擊。
他們生前只聽令於鼓聲,死後依然忠貞不改。
這就是老掌櫃的可怕之處,能夠讓無數人心甘情願的赴死。
這就是為什麼外界一直再向紅燭鎮大肆攫取那些亡靈的原因,一個亡了國的落魄戰鼓手,窮盡他的殺力又能有幾何?但是有了這處亂墳冢的存在,他一人足以媲美半個王朝,這也是他能存活七百餘年的原因,亂墳冢這一大殺器被老掌櫃牢牢握在手中,想要一舉攻破紅燭鎮,非萬軍親臨不可得。
因此外界只能定製分而食之的方針,再強壯的老虎,每天咬上一口,日久天長也會連骨骼都不剩。在國師眼中,此次紅燭鎮的暴動,顯然是最後的掙扎,他此次前來的目的,不過是將這個空有骨架的龐然大物給搬回去而已!
在國師眼中,紅燭鎮真的是隻剩下回光返照的可憐光景了,竟然急病亂投醫的賦予後三山幾條珍貴的山根,真的以為以後三山為憑就可以與自己分庭抗禮?
要知道想要掌控一處地域,最有利的坐鎮者乃是神祗一脈,好巧不巧的是,那處被亂墳冢埋葬的亡靈中,什麼都不缺,就是缺少神祗一脈,因為神祗一脈的實質本就是靈魂,神性光輝湮滅就算是徹底死了,絕無半點存世的可能,而現今整個紅燭鎮拋去黃祿那個老怪物不談,真正算是正統神祗一脈的人只有孫希山。
僅僅只有一個跌落神壇的孫希山,再加上這處根本不可能容納哪怕一條完整山根的貧瘠山脈,坐山對壘的局面在國師眼中無疑是虛張聲勢。
車轍之魚,雖死猶歡,這句話太適合來形容紅燭鎮了。
其實孫希山的倒戈,是國師意料之中的事,這位曾經神壇高築的神祗,那點僅有的骨氣早在七百年前就已經用光了,如今的他只是跳樑小醜,老掌櫃稍稍對他施行些威逼利誘,倒戈是必然的事。
不過在國師眼中,孫希山本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當初帝國開國之時還會對他存在一絲幻想,可自他拒絕帝國提供的神位時,他在這片疆域之上就不會再有任何一座神壇可以寄身,想來這就是他為何會墮落入紅燭鎮的原因了。
這個跳樑小醜已經噁心了帝國數百年,龜縮在紅燭鎮中,帝國確實奈何不了他,就連國師也不得不承認孫希山這一步棋走的極其精妙,儼然還能看到當初的一絲神祗風采,但最後一步,他卻走錯了,他最終選擇與紅燭鎮為伍,這個選擇比他當初拒絕帝國為他提供的神位還要愚蠢!
帝國的最後一絲敬意也被他棄如敝履的扔掉了,那麼他只能徹底死去了!
如果說老掌櫃是那部塵封已久的書籍上的最後一個符號,孫希山無疑是最後幾個字眼之一。
國師看了一眼那處亂墳冢中的詭譎場景,張帖兒似乎是找到了破開古戰場遺址的方法,那道沉浮的身影正在緩慢上升,只要老掌櫃等人不再插手那處亂墳冢,張帖兒破開亂墳冢是遲早得事。
接著國師衝著玄元玄乾使了一個眼色,這兩位極具殺伐之力的存在輕輕點頭,身形便落定在亂墳冢前,他們的使命是守住這根指引張帖兒破開古戰場遺址的大戟。
隨後這位國師將目光移向後三山,他並不急於攻破紅燭鎮,老掌櫃的雷法還在醞釀,這是老掌櫃的最後一戰,即便此時雙方是對立面,國師也應該讓他榨出最後一絲戰力,而後安然的離開這片被他牢牢統治許多年的地域。
此時後三山在山勢靈韻的改造下已經煥然一新,原本流竄在山間由山勢靈韻所化的珍禽走獸此時已經消失不見,那些靈韻凝精的祥瑞獸屬其實只是以往山中禽獸的遺影而已,它們伴隨山根浮現,它們的本質其實是濃郁的山石靈韻,如今這些山石靈韻再次化虛,鑽入被收攏而起的山體。
只有那些原本屬於後三山的景物才會蓬勃生髮,山體上的桂樹宛如勁草一般野蠻生髮,油綠的桂葉似油墨被人吹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沉澱凝結,不到半炷香的時間便是蒼勁之色,顯然在山勢靈韻的催發下,密佈山體之上的桂樹在瘋狂的繁殖,成長,不多時已經隱約能夠看到呼之欲出的翠綠桂子了。
再接著蒼翠桂子也在極速蛻變,由蒼翠色逐漸變成堅硬質感的灰褐色。
在如此濃郁的山勢靈韻作用下,即便是一株瘦弱的柏樹,也能在短時間內長成參天古柏,進而進階為祖柏之列,這就是山勢靈韻對於山體的改造之力。
後三山山體宛如縮水了,在錯綜如亂麻的山勢靈韻線條的裹纏下,原本鬆散的石塊像是熔鑄了,如果此時有人能從山中敲落一方石塊,就會發現這方石塊的重量遠遠超過同體積的石塊重量。
山體之內如同擇人而噬的漩渦,以孫希山手中的那枚敕山印為中心,浩浩湯湯的山勢靈韻好似龍汲水一般倒掛湧來,那方小印章在山勢靈韻的灌輸下,龜甲之上的刻痕凹槽形若散亂分佈的滔滔江河,隱隱間能夠聽到浪潮滾湧的澎湃海潮聲。
孫希山以印臺為器體,強行將過載的山勢靈韻匯入敕山印中!
不!
他是在進階敕山印,他要煉山為印,他的野心遠不止一尊仿刻版的敕山印,他要將這尊小小的仿刻敕山印熔鑄于山體之內,以次來徹底掌控這處地界!
他要重演七百年前以一人之力禁錮萬人之師的壯舉!
當這尊敕山印徹底與後三山熔鑄一體時,他便可以掌託山嶽而出,其所到之處,便是高嶽降臨之地!
芥子煉須彌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