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2祖鳥 (1 / 3)

七星山脈之外,天高雲闊,晴空一碧萬里。

山脈腳下是一條改道的大江,這條大江並不是發自或者途徑山脈,而是環繞著山脈蜿蜒流淌。由高處看下去,像是一條透明的長裙衣帶。從山水的坐落形式可以看出,這條江水本該是筆直一線流淌的趨勢,但是這座盤亙於此的山脈好像是生生的切斷了江水的奔流之勢,迫使其改道而流。

事實也是如此,在最初這條滔滔大江確實是筆直流淌,像是一條墜落、鑲嵌在地表的巨龍,只是後來為了禁錮紅燭鎮,硬生生的搬過來一片較為原始的山脈才使得這條大江被迫改道。

在人們的認知中,似乎山高水長便是形勝之地,是偉岸天地的造化之力顯現。可是這處山水卻與形勝之地相差甚遠。所謂山水相依,在世俗風水中也有依山傍水的講究,山不離水,水不離山。可是這處地域的山水並不是相互潤澤的枯榮關係,仔細感知下去,竟然有一種夙敵的意味,這處地域給人的感覺不是那種山水相連的親切感,反而有些“老死不相往來”的互斥意味,這種奇怪的感覺像是天地倒置,萬物反向。

有些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長河中起起落落,或興盛或滅亡,但爭鬥卻永遠不會消亡,無論是同物還是異物之間的爭鬥。

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爭鬥,大到山水之間的爭鬥,天地之間的爭鬥,時時刻刻無處不在。而這片地域同樣存在著爭鬥,遠的不說,只是近的就有兩處。

山與水之間的爭鬥。

紅燭鎮與外界勢力的爭鬥。

秋風謝榮華,涼日潑萬里,晴翠之地生荒煙,端的一派大好風光。

在這片空澄如水的明亮天地,忽有一抹遮天蔽日的鮮紅影動劃破層雲、撕裂流風而來,那抹影動甚是惹眼,在驟然而破的流風中像是一朵燒破長天的絢爛火焰,可那抹影動鋪展的範圍之廣又如貫穿天際線的火燒雲。

由於那抹影動速度極快的原因,當它劃破長空時,在身後留下一簇極其纖長的紅絲線,遠遠看起來就如被氣流裹挾的鮮紅翎羽。

那抹如火焰鋪展於天際的鮮紅竟然是一隻展翅高飛的禽鳥!

這隻禽鳥的體型之大,展開雙翅竟給人一種遮蔽大日的錯覺,山巍巍乎, 雙翼蔽之。

與那隻巨大禽鳥相對應的,是那片籠罩地面長河的巨大陰影,那片陰影宛如一片流動的黑色液體,順著土地穿梭,順著河流飛蕩,順著山脈覆壓,那種有形無實,時時刻刻都在變幻著形體的陰影宛如能夠吞噬一切的無骨幽靈,不過由於這片陰影極速變幻的原因,使得它看起來像是誤闖入人間而顯得驚慌失措的幽魂。

那隻通體流淌著鮮紅色彩的禽鳥摶風而來,由遠及近,形體愈來愈清晰可見。

首先看到的竟是一張令人靈魂戰慄的勾嘴,深紅色如同蘸滿鮮血又如口銜岩漿的紅喙。紅喙給人的感覺太過於震撼,視之都能讓人心驚膽寒,似乎連靈魂都有一種尖銳的刺痛感。

緊接著是一張恐怖的鬼面般的鳥首,漆黑的瞳子小如棗核,眼眶卻是纖細如修長柳葉,在這種瞳子與眼眶的巨大落差下,看起來顯得有些猙獰。

再往後便是那一襲宛如雕紋的綾羅綢緞般的鮮紅火羽,修長的翅翎鱗次櫛比,密集的嚴絲合縫,似乎只能依靠那些細微的翎羽紋路來判斷兩根翎羽之間的銜接之處。那些密佈全身的纖毫雖然看起來沒有翎羽那般鏗鏘銳利,但卻是給人一種魚鱗般密集的感覺,如被勁風吹拂壓地的草片一般牢牢的將全身包裹。如果說那雙翅翎羽是進攻的利劍,那麼這些覆滿全身的纖毫便是緻密的防具,即便是從劍陣中穿梭而過也難傷絲毫。

單單僅是這身華麗如錦羅的火羽便是極強的攻防之物。

這還不是最獨到的地方,更為神奇的是這隻禽鳥通體還流淌著細嫋的流焰。流動的火焰無聲的燃燒著,順著禽鳥巨大的身體來回滾走,形似無數條小火龍滾走於石壁之間。

細嫋火焰順著羽毛滾走之間相互撞擊,不時的有火焰雨滴從翎羽上而下滴落,而後隨風飄蕩,被炙熱的風流扯出很遠一段距離才徹底湮滅。

往下是一雙通體漆黑的蜷縮利爪,這雙漆黑如出自九幽之地的利爪上閃爍著劍芒一樣的光輝,由此可以看出這雙利爪的鋒利程度,切山斷嶽應該是極其容易的。

這雙蜷縮起來的利爪形如死神手中的鐮鉤,張合之間,便是最慘烈的殺戮。

最後則是那一截宛如摺扇捻開一般的尾羽,每一次擺動都能掀起一陣小型的火焰颶風,蒸煮虛空。

禽鳥的龐大身軀鋪展開來,宛如神女的衣裙那般飄搖靈逸。

再往後是那一條被拉的極長的“火尾”,拖曳於空中的火尾像是飄蕩在空的纖長絲帶。

隨著這隻巨大的禽鳥排雲破風而來,那條經久不息的“火尾”也是露出了讓人不敢置信的猙獰。

那根本就不是因禽鳥高速移動而扯出的殘影,那些“火尾”分明是無數攢聚在一起的紅色鳥雀!

這條榴火色的線條竟是由不可累計的捉鬼鳥組合而成,它們藉助祖鳥排開的氣流、一路尾隨而來。這一幕像極了北歸的南雁,藉助領頭排開的氣流、以減少氣流形成的阻力,得以以最省力的方式高速飛掠。

一線推移如紅色浮萍浪潮的鳥群氣勢洶湧,遨空穿梭,眨眼之間的功夫便已經掠過那座紮根在江畔的大殿、推移至七星山脈的邊緣。

祖鳥碩大的頭顱如一頂被削平的山峰,在那片赤紅色的空曠“石臺”上,站著一群神色肅穆的道人。

從陣型上看這群道人的站位極其講究、嚴謹,似乎是按資論輩那般站定,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站在最前方的竟然是一位相貌極其年輕的道人。

他身披一襲雍容華貴的紫金道袍,頭頂攢玉蓮花冠,雙手負後,迎風而立,金絲纏邊的大袖拖曳若流雲。

只是這位貌若少年的道人卻是一頭璀璨如群星薈萃的銀髮,雙鬢髮絲在勁風的吹拂下平飄於肩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