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情緒調整得差不多之後,司馬老師慢慢的說:“其實,這事情並不可怕。要知道,變成了閉卷考試,那麼考試的難度就必然往下調整,這麼一來,其實是減輕了大家的負擔。”
自然,都不會信司馬老師的這話。
畢竟,閉卷考試和開卷考試對於同樣一門課程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操作。
中午放學後,李增樊苦笑著說:“這歷史一變閉卷考試,要背的東西又成幾何的多了起來。”
吳真實說:“可不是嗎。本來就加了一門化學課出了不少要背的東西,這下歷史課又這樣了。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將成績補回來了。”
李增樊說:“額,要有信心啊。畢竟,你只是之前這一次考試顯得不那麼好。”
吳真實說:“唉,算了,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於是,歷史書就成為了每天必看的數目了。
畢竟,之前沒有想過要背誦任何東西,而現在開始則要反覆看書把歷史課上的重點都映入腦海。
不過,好在思想品德課沒有什麼變化,九年級的內容又只有一本書,所以總的來說文科方面負擔其實沒有什麼變化。
物理的難度似乎也變得大了起來。
各種各樣的電路顯得錯綜複雜。
雖然連線方式無非就是串聯並聯和邏輯電路,但是要理清則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好在語文課還是能稍微讓人顯得放鬆一下。
似乎長期以來堅持的讀書摘記有了效果,所以面對起新的內容顯得輕鬆許多。
補課的前幾天李老師都在講解字音和字形的問題。
不過,沆瀣一氣這種詞語似乎還是不太好懂。
課堂上李老師一提出這個詞語,馬上孫燦就給出了標準答案:比喻兩人臭味相投。
李老師笑了笑說:“這個成語從典故上來說其實並不是貶義。”
接著,李老師就開始講起了典故。
原來,是一次科舉考試中的故事。
在這次科舉考試中崔沆是主考官,崔瀣則是考生,在這次科舉考試中崔瀣的文章算是藝驚四座。
所以,考試完成後崔瀣自然就得到了崔沆的賞識,這麼一來提升很快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畢竟,伯樂相到了馬之後平步青雲其實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自然,這事情本身沒什麼問題。
畢竟,崔沆作為考試的主考官提拔文章寫得好的崔瀣其實無可厚非。
但是,沆瀣兩個字在一起的意思則是水汽之類的玩意。剛好,主考官和考生的名字碰上了這兩個字而且兩人還是同姓,於是,在當時那些玩墨的文人之間就有了沆瀣一氣這個類似玩笑的話語。
不過,對不知情的人來說,這話似乎就是在暗示兩人之間有著什麼不同尋常的關係。
接著,不知內情的人就以為崔沆和崔瀣兩人徇私舞弊。。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就變成了形容臭味相投的兩人,變成了完全的貶義詞。
接著,李老師話鋒一轉說:“當然,我不能要求你們全部知其所以然,畢竟語文之路永無止境。不過,如果碰到自己覺得比較不好理解的詞語,最好還是刨根問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