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接觸一多孔融和曹操的不對胃口就逐漸體現了出來。
雖然在朝廷中還是能提出反對肉刑等言論。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孔融的眼中似乎越來越見不得曹操一步步走向人臣的頂點。
幹掉了袁紹後,曹丕納甄宓為妻。
孔融馬上就說什麼:“武王將妲己許配給周公。”
自然,對於這內容曹操也顯得很疑惑,畢竟,這內容很明顯是杜撰的。
接著,孔融又說:“觀今鑑古。”
於是,曹操就氣得一聲不吭。
隨著曹操吃癟,整個場面一度陷入寂靜,但是孔融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而接下來的日子,孔融似乎越來越樂意於唱對臺戲。
無論曹操弄什麼,只要想得出一些東西,孔融都要這麼來一出。
不過,似乎由於忙於南征北戰,所以曹操一直沒有做出什麼回應。
於是,孔融幹得就越來越無所顧忌,畢竟沒有回應那就說明這內容的強度還不夠嘛。
甚至曹操說禁酒的時候,孔融還不斷的寫信給曹操說喝酒的各種好處。
自然,在這個過程中,孔融自己也是飲酒不段的。
很顯然,這些信曹操多半是苦中作樂當笑話看了。
當然,曹操這裡也是不養閒人的。
孔融一直能在這裡辦事也是因為提拔青年官吏的工作做得很是不錯。
但是,當曹操差不多將北方統一之後孔融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正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曹操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畢竟,之前曹操是忙於南征北戰,全年都在逐鹿中原,所以沒有時間來找孔融算賬。
到了208年北方初定,戰事告一段落之後自然就該開始整理後方了。
脫下盔甲拿起公文,很快就發現了孔融的一系列“出格言論”。
似乎是因為曹操長期都沒有很明顯的回應,所以孔融的言論格調越來越高。
自然,情緒一激動,就容易寫出有問題的東西。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這樣一番現在看起來都顯得過於出格的話出現在了曹操面前的奏摺中。
於是,四歲讓梨的孔融最終被以“不孝”的罪名被曹操處理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曹操的動作很乾淨,兩個兒子也都一併處理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奇怪的是,各種秘密謀劃幹掉曹操的活動卻都沒有孔融的參與。
似乎,由於拘與禮法,孔融並不願意參與這樣的活動。
似乎孔融希望的是透過這些行為改變曹操的想法。
畢竟,死了一個曹操還有千千萬萬個“曹操”。野心勃勃的人們的目標都是皇帝的寶座。
孔融死後,整個許昌都沒有人敢於收屍。。
甚至唯一伏屍痛哭的人也差點被曹操殺掉。
唏噓間,吳真實才明白,孔融才是那個因言獲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