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吳真實也對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都非常注意。
化學書上的這部分內容又被吳真實反覆仔細的看了五六遍。
數學則開始了圓相關的內容。
自然,作為初中數學中的最難的部分,吳真實顯得是比較吃力的。
不過,基礎還在,所以操作起來並不非常麻煩。
物理的電路圖則在掌握了串聯並聯之後變得沒有難度了。
英語則是繼續初期階段的道路探索,畢竟中考的詞彙量按目前這個速度似乎是無法完成的。
於是,初三階段的第一次月考就這麼展開了。
自然,一到考試就是先考語文。
似乎前面暑假以來的努力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所以語文的題目都做得比較好。
只是在古詩文翻譯中顯得比較矛盾。
這次月考沒有和以往一樣拿出類似塞翁失馬之類的小短篇古文來考。
而是選擇了看似比較簡單的七言絕句。
但是,作者卻是個聞所未聞的花蕊夫人,這樣一個名字吳真實完全找不到什麼頭緒。
自然,這樣一篇絕句賞析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不過,內容似乎還是比較接地氣的,雖然《述國亡詩》這個名字顯得比較沉重。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幾句話的大體意思其實還是容易理解的,不過翻譯起來似乎就比較麻煩。
畢竟,按照後面門可羅雀的註釋很難搞清楚詩的背景,只是大概知道是以類似皇后角度的口吻來訴說亡國之恨。
不過,唯一的一個將後面兩句翻譯的翻譯題卻高達5分,所以吳真實開始思考怎麼樣翻譯比較好。
自然,按照前後對照,“十四萬人齊謝甲”就是指的第一句“君王城上豎降旗”的後果。
而“更無一個是男兒”單看則似乎說的就是這些人中沒有一個男人。
但是,結合前面兩句則似乎又是在諷刺這種不戰而降的事情。
於是,吳真實就顯得猶豫了起來。
畢竟,單看後兩句翻譯和結合整詩翻譯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此外,由於對於花蕊夫人的身份一無所知,所以似乎無論怎麼翻譯都不保險。
這麼一來,這個古詩文閱讀理解中花費的時間就多了起來。
於是,為了保守起見,最終兩種翻譯都抄在了答卷上。
剛好答卷給了兩行,所以一種翻譯結果寫了一行。
寫罷之後,看了看時間,吳真實馬上開始做起下面的題來。。
但是,後面的題目依然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作文則完全打破了常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