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袁理的分配方式則把寶都壓在了郭雪身上。
雖然,看起來其他幾個同學佔了中間的六分鐘給了郭雪充分的休息時間,但是,很明顯,全力跳了兩分鐘之後,即使休息了6分鐘一下子也很難重新回到巔峰。
不過,如果一次只跳一分鐘,似乎身體就會很容易恢復過來。
於是,吳真實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
接著,本子上表示整個比賽的10分鐘的長軸被吳真實劃分為了10段。
接著,四個組員則分成了A,B,C,D。
自然,A,B就是跳繩水平比較高的組員,而C,D則是水平不那麼高的組員。
接著,吳真實就在圖上仔細的畫了起來。
第一小段代表的那一分鐘就交給了A,等A全力完成了第一小段的一分鐘後,就輪到B。
接著,則是C接過繩跳兩分鐘;然後,繩繼續交到A手裡跳一分鐘。
接著,A再次交給B跳一分鐘;等B跳完一分鐘後,繩交給D跳兩分鐘。
接著,D把繩交給A,A極限跳一分鐘;最後,A將繩交給B進行一分鐘的極限跳躍。
似乎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發揮A和B的實力,而全組的成績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將10分鐘時間中的每分鐘按照ABCCABDDAB來分配似乎確實很不錯。
不過,接下來的時間吳真實在這種方案和另一種方案之間猶豫了起來。
似乎,將10分鐘按ABCDABCDAB來做也不錯,這樣一來,C和D也可以全程極限發揮了。
雖然相對於前面那種方案會要多兩次換繩的時間,但是,這麼一來,所有人就都可以發揮全力了。
於是,這天晚上,吳真實在兩種方案中糾結了起來。
時鐘指到了八點,吳真實還是沒有從兩種方案中選出更好的。
突然想起物理課新上的凹透鏡和凸透鏡還沒有做完習題,於是吳真實暫時停止了這方面的思考。
畢竟,那肖老師對作業還是看得很嚴格的,陳全由於某天沒交作業,於是一個星期的物理課都站在講臺上了。
等作業弄完也就八點半了,於是吳真實放棄了這天晚上的上網活動拿著繩子就下樓了。
跳了半個小時才慢慢的回到房間。
洗罷澡,躺上床,吳真實發現對於這個時間分配還是沒有頭緒。
這麼一來,吳真實才明白這種事情的難度有多大。
似乎,怎麼分配都有不合理的地方。
畢竟,跳繩的開始和停止都需要時間,將繩子交換也需要時間。
而這些時間的損耗確實很難分析清楚。
由於實在找不到方向,於是吳真實索性不再想了。
悶頭睡下,再一抬頭又是新的一天。
吃罷早飯,走在路上,又碰到了李園。
吳真實發現,現在已經比李園高不少了。
不過,似乎喊了一年的班長已經習慣了,於是吳真實直接就喊了聲:“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