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這個學期剩下的日子也越來越短了。
雖然週末的上網時間還是和王晟在冒險模式中進行著嘗試,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太明顯的進展。
兩個1000血的新手還是很難打到後面的關卡。
由於遊戲中總是碰到挫折,對《QQ堂》也不再那麼感興趣。
於是,晚上的時間沒有再繼續用來空想遊戲世界中的玩法。
大部分的時間也算是迴歸到了複習當中。
剛好李老師講到一首趙翼的《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麼一首詩確實是非常有新意的,畢竟趙翼是乾隆嘉慶年間的人。這個時候已經離李白杜甫的年代過去了1000餘年。
但是,即使過去了1000餘年,李杜之詩依然是最為流行的詩,後人的詩句似乎總是很難接近這樣的高度。
於是,趙翼就以史學家的觀點提出,即使是李杜之詩也是有侷限性的。這些傳承下來的東西雖然是經典,但是不能因為這些經典就失去了開拓創新的勇氣。
古人的這些經典說明古人是巨人,而如今的人則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現新的東西。
似乎乾隆就和趙翼有著差不多的觀點,出門必作詩。一生留下了相當多的詩。
“大家猜猜,乾隆皇帝寫了多少首詩啊?”李老師笑著問。
陳全似乎想進行一番快樂的操作,於是在後面大喊道:“500。”
李老師笑著搖搖頭說:“額,這個數目有點小。”
接著,袁理就舉手作答道:“1000。”
李老師繼續搖搖頭說:“還是太少。”
接著,答案就蹭蹭漲了起來,“2000”,“5000”,“8000”,“10000”,“20000”……
吳真實壯了壯膽,站起來說:“三萬五千首。”
李老師繼續搖搖頭。
臺下,沒有人繼續作答。
於是,李老師接過話說:“哈哈,乾隆寫的詩,經過推算,超過43000首。”
停頓了下,李老師接著說:“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就是收錄唐朝2000多詩人的詩的那本《全唐詩》總共也不到50000首詩。”
聽到這事,大家的嘴巴都張得老大。
緩了兩分鐘,教室的氣氛才回歸正常。
王晟突然問到:“既然,乾隆寫了這麼多詩,那,為什麼我們的課本上沒有乾隆的詩呢?”
李老師笑著說:“哈哈,雖然乾隆詩寫的多,但是,藝術價值確實都不是很足,所以在清朝以後,一般都很難達到教材選材標準。”
聽到這裡,大家又笑了起來。
誰能想到,乾隆這每天一首詩的節奏,最終還是沒能寫出膾炙人口的詩來。
“好了,接下來我們還是收回話題,繼續講趙翼吧。”李老師稍顯嚴肅的說。
於是,大家反倒是對趙翼的身平認識非常深刻。
似乎,趙翼也算是個不太幸福的童年,父親早逝,15歲就不得不擔當養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