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採臣。”
報了姓名後,秦川邀請燕赤霞進來喝茶。
各自落座。
燕赤霞好奇道:“寧兄可是秦子座下的大弟子?”
秦川心裡一笑,寧採臣這小子,在各大修行聖地竟如此有名麼。這肯定不是寧採臣本身出名的原因。
根由還在他身上。
可見各大派對秦川有多麼關注。
這些年心學發展,使許多修士走上見心明性的道路。
這對鬼仙修煉大有裨益。
其實元神修煉首重心性,但其他道路,同樣也重視心性,只是多和少的問題。
心靈境界提升,等於是知道如何把力氣往哪方面使。
如果心境不達標,修煉起來就是無頭蒼蠅。
可能用力的方向還是反的。
修煉越是勤快,越容易走火入魔。
當然,各大派早將心性的修煉,融於日常的修道中,比如各種清規戒律,其用意多少是有磨礪心性的意思在內。
只是後人不知前輩深意,反是當做教條,惹人反感。
道家如此,佛門更如此。
甚至儒門的三綱五常,都在後來成了現在這般。
無一法可至萬世。
別看秦川現在的心學似乎對修行界起了很大作用,過個幾百年,一樣會被曲解。
正如佛經所言,魔主不怕如來正法,等到如來寂滅後,會披上袈裟,化成高僧大德,裝作如來的徒子徒孫,帶領僧人走上魔道。
這何止說的佛門?
天下事,多是相通的。
相通的地方在於人性而已。
秦川心裡思緒發散,面色不顯,回燕赤霞道:“燕兄猜的不錯。”
燕赤霞:“我當初和秦子也有一面之交。”
這話他從未跟別人說過,只是見了“寧採臣”,才肯說出這段往事。他信口吟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追憶少年意氣,回首幾度春秋。
燕赤霞笑道:“秦子的劍術冠絕當世,不知寧兄學得幾成?”
秦川悠然道:“眼下閒來無事,不如我和燕兄清茶一杯,談論劍法?”
“固所願爾,不敢請也。”
秦川心裡暗笑,燕赤霞是個天生的劍客,這些年在劍術上的造詣自是匪淺,剛才的話,無非是想展示一下他的劍術,讓寧採臣帶回去給秦川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