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7章 陳默進宮 (3 / 4)

“可是.”

“沒有可是,稿子先壓在我這。你這段時間也辛苦了,先休息兩天,工資照發,休息好了再來上班!”

“呃,哎,好!”

等記者出去,主編把稿子放進自己辦公桌抽屜的最底部。

確實這篇稿子他看完心裡怦怦跳,彼岸可是網際網路圈的明星企業,而陳默更是自帶熱點的話題風雲人物之一,誰都想報道。

但有的事情不能碰,他不是不想發,他是不敢發,畢竟自己ZZ敏感度還是在的。

這次彼岸陳默的提案,或許在大眾層面是無法得知的,但他們業內想要知道,不難。

陳默的這三個提案,在他眼裡就像鬥地主裡面的三張牌,一張大王帶倆三,誰知道最後結局是牌打光還是憋手裡。

尤其是那倆三,國家都沒解決的事,你挑著頭去幹?國家沒推動的事情,你上杆子提議?

雖然誰都清楚彼岸按自己的一套與眾不同的模式在走,但能走多遠?誰也不知道。

而且他自己走就算了,還想讓大家走跟他一樣的路,那可能麼,資本的沛然力量,哪是一個代表提案就能推動的?

要不是陳默那張“王”的效果,估計接下來彼岸面臨的就是被約談整改的節奏,或許這次就是,但他不敢賭。

至於另一方更是一點反抗的心思都沒有,可不敢搬弄是非,連猜都不敢猜,猜對了沒獎,猜錯就是找死。

在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就選擇站隊,要是站錯了,自己離職是小事,整個報社都會處於暴風雨的中心。

有些事寧可不做,也不出錯,明哲保身,才是長久之道

其實當初那名記者沒猜錯,車上的人確實是陳默。

兩會雖已落幕,但後續這些代表團提出提案,後續處理是一個非常繁雜龐大的系統性工作,經過智囊團篩選並整理交由主席團審議,最終表決形成決議才會出現在後續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就是XX發展規劃

而陳默的那份《網際網路+》提案部分精華內容被刊登在內參,引起內部不小影響。

他之所以被召見,是為了給國家智囊團大佬們,解答關於他《網際網路+》提案中的一些問題和看法,並進行探討。

這裡每個老頭都是國內各領域執牛耳者,top院校院長、資深教授、工程院院士(不是醬香的那種).

這些人外部有個統一的稱呼:參事。

這讓陳默有種面對自家天機閣至臻plus版的錯覺。

其實這些人在陳默來之前就這個提案已經討論過一次,一是這個網際網路+是新的概念,二是提案上無論過去式例證和案例支撐,還是對未來藍圖的描繪一板一眼跟真事兒似的。

讓這些學者、專家、教授、院士們感覺紙上得來終覺淺,因此把這個提案的始作俑者抓過來,當面問話。

一開始他們只是想面對面聽一下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把幾個問題回答一下就放人,充其量也就一上午的時間。

可隨著雙方交流、探討的不斷深入,他們漸漸發現不對勁,這個年輕人很不簡單,不僅言之有物,而且邏輯縝密、對答如流.

或許在其他領域這些老者是碾壓這年輕人的存在,但在網際網路領域,眾人跟陳默就像平輩論交,平等對一件事物發表不同的看法,越聊越投緣。

而且眾人感到這個年輕人身上有種特殊的魔力,那就是所說所想就像親自見過一樣,很是讓人匪夷所思。

他們感性上是不想相信的,但理性覺得這個方案確實是非常符合華夏網際網路接下來走勢和發展,從可行性到落地實操層面,又找不出任何紕漏,又不得不信.

這種感覺讓這些老人心裡很是擰巴

如果不是這年輕人,資歷不夠,而且志不在此,他們都想把這傢伙留下來,術業有專攻,他們不會根據年齡大小來看人。

就這樣,陳默原本以為撐死一天就完事了,結果被那幫老頭拽著聊了一天又一天。

到了第三天的討論會後,陳默才把那些老頭熬倒,自己也快被掏空了,終於被告知可以離開。

陳默也不白來,走前找這幾個老同志彼此交換了聯絡方式。

或許陳默剛才交流過程中過於投入,此時的陳默才猛然發現之前那個聽自己報告的大領導,不知何時竟然坐在最後的角落,應該是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畢竟網際網路+對整體經濟會起到正向促進作用,而對方又是主管經濟.

他沒敢想對方是在專門等自己,他可沒這麼大臉。

現在是該腳底抹油,還是上前請安,就在陳默天人交戰之際,他就看到大領導衝他招了招手,好吧,還真是找他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