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秦將軍才知曉時望所言是何用意。
興都中突發盜竊之賊,京官苦惱多日,仍未勘破,原平公主推薦項大人前往調查。
這位項大人原是狀元出身,曾與仍是太子的先王交情頗深,互為欣賞,明王薨逝前的輔佐名單上,亦有項大人的名字。
先王即位後,先對這些臣子加以任用,可隨後便漸漸將他們派遣至清閒之位任職,再也未有重用。
“項大人狀元之才,又在京部歷練多年,想必對興都各處的人情十分了解。既然這竊賊屢次在京中作案卻仍逍遙法外,想必亦是對京中事務十分熟識。因而,讓項大人前去抓捕,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是區區一個賊罷了,讓誰去抓,又有什麼分別。
黛後痛快地應下了此事。
果然,不出三日,項大人便將竊賊捉拿歸案,並將罪行一併招認。
原先每日都煩的事竟然這麼快就解決了,黛後自是高興,痛快給他賜了賞。
本想這般便萬事大吉,沒想到原平公主竟還有後招。
“京部常年缺少人手,案件堆積許多。既然項大人有能力抓捕盜賊,想必亦能處理雜務。正好項大人部上近來並不繁雜,不如就將他調往京部,也算能解燃眉之急。”
有之前的先例在前,眾臣自然覺得可行,紛紛表示贊同。
先前誇讚他的是黛後,如今騎虎難下,自然只能答應。
即使她知道,暫調之後便是常駐,常駐之後必還有晉升之求。
而刑大人暫調京部後,果真以高效率處理完了積壓的公文,引得眾人讚歎。
應著呼聲,黛後正式將項大人的升了職,名正言順當了京部的官員。
可有了項大人,便會有吳大人、厲大人、莊大人……
連著一個月的時間,原平公主推薦了不下十位臣子,以卓卓功績為前提,謀得了高升的職位,分散至各個部中。
有心的人便會發現,這些人多是當年為先王安排下的眾臣,卻隨後慢慢在朝中湮沒了的那些人。
就算是代政的黛後,也不得不顧及眾臣的意思,將這些人一一提拔了。
雖未達到時望心中的期待,但能做到這般地步,已屬不易了。
“公主這麼明顯地扶持諸位大人,難道就不怕遭人說閒話呢?”
黛後留下時望單獨說話,眼中頗有些戲謔之意。
時望沉著回她:“我相信太后也不只是以一顆惜才之心,才將諸位大人加以任用。”
黛後神色一凜:“你是什麼意思?”
“我是什麼意思太后心中自然知曉。此事雖說是我起頭,可太后未必不樂意見到這樣的景象。太后想讓朝堂之上有一些自己的氣息,這些被先王棄用的人自是最好的選擇。用這種方式逆先王的意思,難道不是太后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