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逃生》之後《鬼魂4》也沒有取得多好的成績,反而是披著恐怖懸疑披的《靈魂獵手》成了最大贏家,很快整個遊戲圈子裡面就開始研究起來了。
這也算是遊戲圈的一個現象了,一款稍有熱度的遊戲,總會帶動一批人去研究,或者是跟風。
就如同此前楊晨所開發的《以撒的結合》一樣。
只不過顯然恐怖題材還是讓人有點敬而遠之,如何把握恐怖跟商業對於普通的遊戲製作者而言是最大的一個問題。
看起來雖然《逃生》銷量失敗了,完全是屬於叫好不叫座的那種型別,但本身《逃生》的開發成本就只能夠說是中小型並不大,而且也成功盈利了。
在《逃生》的專案結束之後,包括網龍三大還有嘉盛等一些業界實力不錯的二線遊戲發行商都找上了楊晨。
儘管比起之前的《八方旅人》《以撒的結合》,剛剛發售的《逃生》在銷量上不如人意,但也算是賺錢的。
雖然目前為止楊晨的三款遊戲都是交給了銀河網路進行發行,但那也是因為楊晨此前並沒有證明過自己的價值。
《以撒的結合》跟《八方旅人》,以及不久前拿下的金鳥遊戲獎,跟《逃生》的表現,顯然只要楊晨不是非要開發一些市場前景一看就不行的遊戲,即便是三大面對楊晨也會進行讓步。
至於之前被拒絕?那算得了什麼呢?
…………
工作日,星雲工作室,除了新加入的一些技術成員,楊晨也委託了獵頭公司尋找一個能夠幫助他管理好工作室的人才。
看起來規模很大,但實際上星雲工作室也就是一個草臺班子而已,並不怎麼正規。
之前只有幾個人的時候都沒有什麼,但伴隨著《逃生》的開發,跟剛剛的又一次擴張,整個工作室也有20人了,算是還可以的一個規模了。
楊晨需要一個管理人才來幫他管理工作室這方面。
委託的獵頭公司很快就提供給了楊晨一個選擇。
徐煜,35歲,畢業於某院校,位於某公司的高層。
這些東西楊晨什麼的也不懂,而且對方之前也並非是從事的遊戲行業,而是影視娛樂行業。
不過楊晨不懂沒關係,進行專門的面試,然後出錢請顧問公司進行分析,至少能夠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
約定好時間,下午市中心的一家商務咖啡館的包間裡面,楊晨見到了獵頭公司推薦的徐煜。
“楊總,您好。”徐煜臉上帶著笑容站起來跟楊晨握手打招呼。
楊晨笑了笑握手問好。
從最初簡單的交談,包括後面深入的交談,楊晨基本上算是肯定了對方。
雖然並不是遊戲行業,但對方也不是一點點都不瞭解,顯然也做了不少的功課。
談完了相關的待遇問題後,徐煜本身就是自由身週一的時候正式加入到星雲中。
進入公司後,徐煜瞭解完目前星雲的情況後,立刻進行了一些地方的調整,以及相關職位的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