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短短几天時間,咸陽宮侍衛便從內史郡各地找來了三十多名善農之人與醫倌,然後奉扶蘇詔命將這些人安置在了上林苑。
早在咸陽宮侍衛剛出去找尋這些人時,扶蘇就已經開始從腦海中淘取農業和醫學的相關知識,就拿他在穿越前瞭解的知識來說,顯然只是後世浩如煙海的農、醫知識中最基礎的一些皮毛,即便如此,這些皮毛知識放在大秦這樣一個時代卻是頂尖的存在。
扶蘇將治療風寒之症的醫理,還有那些後世常見的用來治療感冒的藥方告訴了這些醫倌,不過也是金銀花、連翹、柴胡等這些藥物組成的最簡單的藥方。當然了,此時這些藥材的名稱並非如此,扶蘇也不不知道這些藥材在秦朝叫什麼,欣慰的是自己竟然機緣巧合地認識這幾味藥材。
經過扶蘇的指導後,這些醫官也不做作,就拿著扶蘇繪製的這幾味藥材的粗略圖去山中尋找這些草藥了。
趁著這些醫倌去山中尋藥的機會,扶蘇又將那些善農之人召集在了一起,與他們一起研討起農業增產的方法,扶蘇也不藏拙,將自己從後世帶來的農業知識選擇性的教授給了這些農人,無非就是選種,堆肥,施肥,倒茬等這些最基本的增收手段。
經過五六天的探討論證,這些善農之人在扶蘇的幫助下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增產方法,就等著讓這些農人拿著這些方法去桂林郡與那群代表群臣的農夫們一絕高下了,要是按照這種方法來管理田地,達到後世明朝時期畝產三百斤的標準不敢說,但是畝產翻過二百斤大關還是有希望的。
等這些農人做好南下桂林郡的準備後,扶蘇便將這一訊息知會了那些與自己打賭的群臣。
此時那些以李斯、蒙毅為首的群臣也早就準備好了,在他們看來,種地無非就是播種,收割這些簡單的事情,至於收成,完全就要靠上天的意思了,他們認為農業之事根本用不著如此大費周章地去準備什麼,他們甚至都不想去找尋善農之人,只是礙於扶蘇的面子,只好應付性地從咸陽城中找了幾名農人應數。
當他們收到扶蘇已做好準備的訊息後,便帶著他們找來的農人趕到上林苑。
翌日,一隊應龍軍護送著這些農人踏上了前往桂林郡的行程。
這些善農之人離開咸陽的次日,那些按照扶蘇的要求去尋找草藥的醫倌也陸續返回了咸陽,只不過他們每個人都揹著一簍草藥。
等這些醫倌將各自採集的藥材倒在扶蘇面前時,扶蘇便仔細地在這些草藥中尋找了一番,竟然真的找到了金銀花、柴胡等寥寥幾種他認識的草藥,不過還有一個遺憾,就是能用的金銀花等藥材太少了,完全不夠治療十名傷寒之症患者的用量。
對於這個問題,扶蘇很快就想到了解決的辦法,他想要派一些士卒拿著金銀花等藥材樣品去咸陽附近的鄉集,發動百姓上山採藥,然後再從百姓手中花錢買回這些藥材。
一眾醫倌看到他們採集的藥材中有扶蘇指定的藥材,一時間興奮不已。
時光匆匆,一個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轉眼就到了扶蘇與群臣約定好踐行賭約的時間了。
這一日,君臣齊聚麒麟殿。
“稟公子,臣已奉公子詔命尋來了十名風寒症之人,不知該如何處置?”蒙毅出列稟奏道。
聽聞蒙毅所言,百官一臉期待地望著扶蘇,他們迫切地想知道扶蘇如何踐行與他們的賭約,又將如何醫治這些患有風寒之症的患者呢。
扶蘇也不理會群臣的好奇之心,而是直接開始踐行與群臣的賭約。
“帶那些風寒症病患進來”扶蘇對蒙毅吩咐道。
片刻之後,一名侍從帶著十名患有風寒症之人走進了麒麟殿。
扶蘇打量著這些風寒症病患,只見這些人一副衰相,流鼻涕的流鼻涕,流眼淚的流眼淚,當然免不了昏昏欲睡之人。
風寒之症,其實就是後世的感冒,這些都是感冒最常見的症狀。只是受制於大秦落後的醫療條件,那時並沒有有效的藥物,除了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來硬抗,再沒有其他辦法,因此秦朝時風寒之症的致死率也並不低。
打量了這些患者一陣後,扶蘇對身邊的內侍吩咐道:“你去將那些醫倌請到這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