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此事回咸陽再做打算吧。”見蒙毅面露難色,扶蘇無奈地說道,顯然蒙毅被‘商山四皓’打擊到了。
回到咸陽的次日,扶蘇便在朝議上提出了招攬應曜的議題。
對於應曜其人,大多數臣公並不知道,只有李斯與幾位博聞強識的老臣對應曜有所瞭解。
“丞相,想必你知道這個應曜,你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個人吧!”扶蘇對李斯示意道。
李斯也不扭捏,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回頭對大家說起了應曜其人。
“淮陽應氏,乃周朝應叔後裔,而這應氏宗族年輕一代以這個應曜為首,其人為人忠義,素有賢名,精通聖賢之說,此人雖有大才,卻生性灑脫不羈,夙性不願出山為官,老臣以為招攬應曜一事,並非易事。”
聽了李斯所言,群臣面面相覷,就連扶蘇都無奈地搖了搖頭,顯然對招攬應曜一事不敢抱太大的信心。
就在扶蘇一籌莫展時,張良主動站了出來。
扶蘇一早就注意到了站在班列中的張良,才知道張良已經從南越回來了,扶蘇正準備等朝議結束後單獨留下張良,要聽他彙報南越桂林郡的情況,不料這貨此時竟然主動站了出來。
“稟公子,臣願意去淮陽山為公子招攬應曜。”
張良目光堅定地望著扶蘇,將招攬應曜一事給自己攬了下來。
聽聞張良將招攬應曜一事攬了下來,一眾同僚同情的看著張良,他們實在想不通這張良為何總要跟自己過不去,先前隨吳廣去南越,結果被南越王俘虜,如今又要去招攬應曜這個頑固。
“年輕,不知深淺啊!”一名老臣痛心疾首地對自己身邊的幾名同僚感慨道。
“唉,看來被俘一事對他的打擊有些大啊!”另一名大臣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對張良做出了這驚世駭俗的斷言。
“張良啊,我以為此事並非難事,要不就算了,我再另想辦法,你以為如何?”扶蘇語重心長地勸解道。
願意替自己去招攬應曜是好事,只是招攬一事並非有一腔熱情就能辦成的,若是此番張良再受到打擊,那就實在有些對不住這個鐵頭娃了。
“稟公子,臣以為此事不難,還請公子恩准,讓我往淮陽走上一遭。”
見張良決心已定,扶蘇也不好再說什麼,以免拂了張良的面子,只好無奈地同意了張良的建議,派張良去淮陽招攬應曜。
兩日之後,張良遂離開了咸陽,奔淮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