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扶蘇見到這些人的時候,就想要將這些人收到自己麾下。
一來是這些人為人忠實憨厚,確實是做侍衛的最好選擇;二來是扶蘇想讓自己身邊多一些窮苦出身的親隨,這樣自己在考慮一些國策時就能聽到一些底層百姓的想法了。
見一眾青嶂山士卒不明所以,彭越急得都快要將鞋底摳破了。
“你們趕快答應啊,這麼好的機會哪裡去尋呢?”彭越對領頭的什長說道。
“唉呀,公子想讓你們以後跟著他,你們願不願意?”
彭越看到一眾青嶂山士卒呆頭呆腦的樣子,急切地解釋道。
聽了彭越的解釋後,這些士卒明白了扶蘇的意思,一時間興奮不已,紛紛開口表達著自己的喜悅之情:
“在下願意追隨公子左右”
“公子,我李二把話就擱在這兒了,出了爹孃,我就聽你的。”
“公子,我也一樣”
……
聽著這些士卒五花八門地表著忠心,扶蘇深感欣慰。雖然這些人不懂太多的孔孟之道,但是他們確實認得一個死理:誰對他們好,他們就願意為誰捨生忘死。
扶蘇也明白一個道理,治理國家,最應該重視的就是這些人。他們身居草野,不在乎誰做皇帝,只關注誰能讓他吃飽肚子,就像之前在南越時,他們就是因為不堪忍受南越官府的壓榨才上了青嶂山落草為寇。無論哪朝哪代,最容易滿足的就是草野之人,而最容易造反的還是草野之人。
幾日之後,陸續有敗兵殘將逃回了番禺城中。趙佗也從這些士卒口中得知了布山城下發生的事情。
連續幾天,趙佗見一撥撥的殘兵從布山回來,唯獨沒有趙始的訊息,趙佗開始慌了起來。
這一日,趙佗在慌亂中等到了扶蘇的信函:
“南越王,南越世子在我秦軍手上,拿兩件事來換。一是從朱廬、勞邑撤兵;二是將象郡與桂林郡徹底交歸我大秦。若是半月內不見行動,那就等著接收令公子屍首吧!”
接到扶蘇信函當日,南越王趙佗便將一眾文武召集在南越王宮商議營救公子一事。
當一眾文武百官見到扶蘇的信函後,除了吳簡等寥寥幾名臣公反對用象郡與桂林郡換回世子外,其餘大臣紛紛選擇了沉默寡言。
其實一眾大臣都明白趙佗內心已經做好了選擇,在朝堂上詢問百官只是多此一舉罷了。趙始畢竟是趙佗的獨子,如今又有性命危險,誰會傻得在此時去觸趙佗的黴頭。
次日一早,只見一隊快騎護送著一輛馬車奔向了桂林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