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上陽先生以為放火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而點燃那些船隻也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畢竟這些船隻都是採用上好的柚木製作而成。
這種木頭因為富含油脂能夠很好的防水防腐因此在建造船隻的時候被大量使用。
可一旦這種柚木遇到明火後很容易就會被引燃,所以上陽先生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後覺得此事對他來說是非常輕鬆的。
可是正等他帶著幾人來到淮水邊準備試一試能否成功點燃船隻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
因為敬子正需要上陽先生讓船隻儘量在同一時間內燃燒起來。
只有這樣才能給草原部族製造出大虞皇朝大軍壓境的錯覺。
如果他一艘一艘的點燃這些船隻那草原部族之中肯定會有人看出端倪的。
這樣對於假裝自己是大虞軍先鋒的幾人來說就非常危險了。
看著一直在撓頭的上陽先生,他的徒弟耳聞也是無可奈何。
畢竟他們都是讀聖賢之書的儒士,叫他們講經論道他們肯定能夠信手拈來但是放火這種明顯是屬於技術型別的活計不是他們可以輕鬆掌握的。
就在上陽先生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一旁跟隨而來的張文虎卻是看出了上陽先生的窘迫。
“先生放火這種小子很是在行的!”
眼看著天色將暗張文虎立刻站了出來毛遂自薦道。
“哦!你有什麼好的辦法?”
上陽先生聞言不由欣喜地詢問道。
“先生你有所不知,放火需要合適的引火物和些許風。”
張文虎雖然對於放火很有經驗,但是奈何他的嘴比較笨根本不能將具體的原理和細節說清楚。
於是他便只能從船上取下幾塊小木板然後搭建成小船的模樣開始演示起來。
首先他直接用點燃的木材靠在木板搭建成的小船上,可是怎麼燒都很難講木板點燃。
即便是木材表面燃燒起來但是火焰很難擴散開來所以火焰很快就會熄滅掉。
“先生您看到如果我們這樣去引燃船隻很難點燃。”
張文虎將手中燃燒的木棍滅掉之後說到。
然後張文虎將那搭成小船形狀木板上方拿掉一塊快速地將一些枯草放入其中接著將木板蓋回去不過他在蓋的時候卻是將上方的木板與下方錯開了一部分。
隨後他又將下方圍成四方形的木板挪出了一條縫隙,然後他將一根點燃的小樹棍從縫隙中伸了進去。
樹棍上的火焰很快就將木板之中的枯草點燃。
然後木板中的火焰一下子就躥升了起來快速地向著四面擴散,火焰周圍的木板也快速地被引燃。
而讓上陽先生和耳聞吃驚的是這燃起的火焰不沒有像之前那般很快熄滅,它反而是像被澆了火油一般不停的往上躥。
甚至這火焰還越過了上方的那道縫隙燒起了一道小小的氣旋。
“這是什麼道理?”
上陽先生雖然是德高望重的儒門大家,但是他在對待自己不懂的問題時卻能做到不恥下問這不得不讓人欽佩。
而也許正是因為上陽先生的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才成就了他儒門大家的地位。
“先生這放火需要風,風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張文虎聽到上陽先生的詢問之後憋紅了臉好一陣子才憋出這麼一句話。
“聖人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今日你倒是給我上了一課古人誠不欺我!”
上陽先生笑著拍了拍張文虎的肩膀說道。
“先生您這······你這······”
張文虎紅著臉緊張得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文虎你不用不好意思,聖人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放火這一道上我完全不懂其中道理而你卻對此非常瞭解所以你在放火這件事上可以做我的老師。”
上陽先生恭恭敬敬地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