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雲雪雖然是十里紅妝嫁進的京城,但她知道很多人心中是瞧不起的。雲雪在京城又沒有根基,內心深處很是自卑。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雲雪暗自發誓,一定要把子女教好,證明給別人看。所以一直以來,雲雪對江輕塵和江堯堯的教育都是很上心的。
江希安和江心心除外,那是孩子多了當豬養的例子。江希安雖然是雲雪的親兒子,雲雪明白繼承候位根本就不可能,不說別的,就護國公府的助力,自己這邊就怎麼都沒有。
所以江希安的名字起的都和江輕塵不一樣,不過江希安本身也沒這方面的想法。
在教育方面,江輕塵還好,他從小就是太子的伴讀,這點不用雲雪操心,家中的武術師父也是老侯爺一早就安排好的,雲雪也主要管的也就是飲食起居。
江堯堯可就不一樣,剛出生,雲雪就做上了規劃,要讀京城最有名的女子私塾,可自己也沒關係,侯爺總說不急不急,也沒有要找關係的意思。
無奈之下,只能自己用力,和長公主搭上關係,最初的目的真的不是攀龍附鳳,而是讓她和私塾說一下,給孩子一個上學名額。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最後兩人相交甚好的原因是脾氣相投。
後來女兒漸漸長大,琴棋書畫都要學,這時雲雪在京城中已經有了一些的人脈,事情就沒那麼難。老師請的還算順利。
江堯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習看家中賬本。
按說吧,即使一般的大家閨秀也就是母親親自教著管家,其實已經很好了。很多庶出的女兒,嫁到夫家,連賬本都看不懂的,也大有人在。
雲雪就是一個精益求精的人,自己覺得自己還是有很多的不足,請求公主府的管事嬤嬤,教江堯堯管家,皇后聽說後都哭笑不得,但她明白雲雪不是為了女兒高嫁,就是單純的想爭口氣。
後來江堯堯及笄,雲雪如果有單獨女眷出席的宴請,都會帶著江堯堯,特別是進宮,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長見識。
皇后見過江堯堯幾次,也覺得是位家裡教的很好的姑娘。
江堯堯因為長的漂亮,在京城的名媛圈子裡,也是有些人注意的,及笄後,家中經常就會有人上門提親,雲雪挺挑剔。
她不求女兒高嫁,就想女兒嫁個單純點的人家,下輩子輕鬆過。可京城地界上的,能敢來侯府提親的,肯定也是大家族,大家族裡怎麼會有簡單的人家。
就這樣江堯堯已經十八歲了,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太子看到,驚為天人,太子知道江輕塵有妹妹,但很少進宮,就一直沒有見到。
太子請求皇后,想要娶江堯堯,客觀說皇后也挺喜歡江堯堯的,可知道其實這兩人並不合適,畢竟江堯堯和自己也算是有點關係。
但架不住兒子喜歡,太子算乖巧的孩子,很少有事求到皇后的面前,皇后覺得還是要努力一下。
結果皇上明確表態,不同意。不是江堯堯不好,而是兩人不適合,如果是別的皇子說要迎娶江堯堯,皇上會馬上賜婚。
皇后正在猶豫要怎麼和太子說,結果宮外就傳來了訊息,二皇子已經自己上門給自己提親,去的就是昌平候府。
太子做事情是很有分寸的,在不確定的狀況下,絕對是不會聲張的,所以這事也就皇上和皇后知道。難道二皇子去提親只是巧合?
不用說這婚事肯定是黃了,皇家兄弟不可能為一名女子生隙。
太子一直很懷疑自己這二弟的動機,二皇子要比江堯堯小,自己的親事都沒定,怎麼他會這麼著急,二皇子做事一直都是憑個人喜好,很不靠譜,問他也說不出什麼來。
能被太子看上,怎麼說都是一種榮幸,江堯堯也是這麼想的,只是在他冷靜的分析後,覺得這婚事昌平侯府接不住。不是自己沒能力當太子妃,而是侯府條件不允許。
首先,大哥剛剛定親,如果自己要當太子妃,就必須要馬上退親,定一門皇家喜歡的婚事。這樣做對不起家中長輩。
其次,自己的父親也不能如此的閒雲野鶴,一定要為太子鞍前馬後,否則自己的地位很不穩。可父親不喜歡過每天上朝的生活。
再次,自己的弟弟江希安也必須考科考,走仕途路線,這是太子的助力。可江希安不是謙讓,是真的對仕途毫無興趣。
最後,小妹江心心已經被夜將軍家視為準兒媳婦,這婚事對太子的助力不大。也要換親事,不過就小妹的性格,被家裡嬌寵太過,除了夜海青,誰能受的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