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造化之力,開始瓦解面前扭曲的天地。
瞬間。
大量精神力宛若流水一般消耗,李長青卻絲毫不懼。
他的意識深入天地微觀之列,腦中再度觀想出剛才人王令下所看見的一切。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
無論是現實宇宙,還是這存在於天意碑中的道韻世界。
都應當是一樣的。
炁,是構成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單位。
所有的一切物質,一切宇宙物理現象,本質上都應該是炁流動的外在表現。
人類無論是修行,還是發展科技。
從始至終,都是對宇宙本質的勘探,以及解釋。
無法瞭解最基本的道理,便唯有使用哲學,這種俺尋思之力,構建腦中臆想的宇宙。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李長青腦中一點點浮現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看見的一切。
萬物以陰陽相互對立,卻又統一。
兩種完全相反的事物相互激動,又能生成全新的事物。
但歸根到底,這一切都是炁流動的表象。
太陰是炁,太陽是炁。
“是以無極生太極。”
最基本的炁,演化出了對立而統一的陰陽。
在陰陽相激的同時,演化出了萬物。
“這就是修行的大道,一切修行者都要朝炁的方向所靠攏。”
扭曲的天地,在李長青眼中化作雜亂的太極陰陽相互纏繞。
但最後,卻又完全變成了如出一轍,不斷流動的炁。
“顛倒與上下又有什麼區別?在炁的領域內,都是一樣的,無非流動的方式不同,才會表現出完全相反的狀態。”
古人云,修行有三境。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為第一境。
看山不是山,看水s不是水為第二境。
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則為第三境。
當初,李長青在悟道陰陽之理時,便突破到了第二境。
萬事萬物都為陰陽相互對立而統一。
而如今,李長青終於抵達了第三境。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都是炁的流動,哪裡有什麼分別呢?”李長青輕笑一聲。
神通造物,再無半分凝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