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55、沒外人 (1 / 3)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親情的一個形容,就是血濃於水。

但在寧遠看來,這東西好像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又不是玄幻,哪有什麼血脈之力。

就像很多被拐的孩子找到後,面對欣喜若狂的親生父母都有些無措和茫然,如果不告訴孩子這是誰,在他們眼裡還是陌生人。

當他們知道,這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才會在心理上有一個親近的念頭,然後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接受。

孩子親近父母和那些親戚,也都是有時間和感情的基礎,而不是一蹴而就。

對於姑媽一家,寧遠也是在上一世寧大強快要不行了,從他嘴裡知道姑媽為自己家做的事情後,才有了這樣一個基礎。

否則沒有這個‘知道’,就算重活一世,寧遠也會像那時候一樣,對她沒有感情。

人都是相互的,除了極少數的白眼狼,大部分都是知道感恩的,有那些基礎在,給姑媽姑父買件羽絨服也不算什麼。

而且他們的性格,也不是‘升米恩鬥米仇’那種,就算勉強接受了,也一直感覺不好意思,還不停的說感謝寧遠的話。

在寧遠把這個話題揭過後,她和姑父又開始感謝寧遠把朱曉靜拉到公司的事情。

當然,朱曉靜也沒有認為,在自己表弟的公司裡上班,就可以趾高氣昂,就可以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反而一如既往的兢兢業業,否則也不會寧遠讓她一起回都沒走。

寧大雲他們夫妻倆沒上過什麼學,但對子女的教育還是合格的,不說培養的多優秀,至少價值觀上面沒問題。

當初寧遠重生後,第一次來他們家拜年,雖然朱曉靜和朱曉松有些冷嘲熱諷,但站在他們的角度,其實也都是人之常情。

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舅舅,自己母親經常接濟他們家,那幾個‘拖油瓶’不僅不感恩,反而還恩將仇報的拿笤帚把母親趕走,更別說逢年過節來看望,誰心裡都憤懣。

日積月累,能有好情緒才怪。

突然有一天,他們破天荒的來到家裡,而且之前還聽說寧遠去考藝術類的表演系——普通人家供這樣的藝術生都吃力,而他們家,一部分錢還是自己母親給的,這種不考慮家境的‘好高騖遠’,任誰都會心裡不爽。

所以,見面後沒有拿笤帚趕出去,已經很有素質了。

寧遠他們是上午來的,吃過午飯也沒走,就算想走寧大雲也會阻攔,所以寧遠他們來的時候,就計劃著在這裡玩一天。

開始的時候,寧遠跟他們聊天,不過聊了一會兒後,就免不了玩起老家過年家家戶戶的娛樂專案——打牌。

九十年代,鬥地主還沒有流行過來的時候,大家都是打雙扣,兩副牌,四個人分兩對玩。

打雙扣是老家的稱呼,全國範圍更廣泛的稱呼,還是叫雙升,或者打升級。

那時候在老家,大部分普通家庭玩這個就是純粹的娛樂性質,並不帶彩。

不過這兩年,鬥地主的風頭完全蓋過了雙扣,而且似乎這種玩法天生就是為了賭博而生的,除了一些小孩子打著玩,成年人打,幾乎沒有不帶彩的。

當然,也可能跟經濟水平提高有關係,前些年,老家的絕大多數家庭只要不出去打工,留在本地的手裡都沒有多少錢,也沒那些心裡素質玩帶錢的。

而現在,誰要說不帶彩,立馬就會被鄙視:“你多大了?要不你跟旁邊那小孩去玩丁勾釣魚吧?”

丁鉤釣魚,在老家是每個小孩都會玩的,就是把一副牌分成兩半,每次兩人各出一張比大小。

除了J最大外就是按順序大小,大的就把小的吃了,然後兩張牌都收入囊中,一輪輪的比下來,到最後可能一邊寥寥無幾,而另一邊厚厚一沓。

因為規則是J最大,所以叫丁鉤釣魚,這種完全就比大小,根本不用動腦子,倒是跟未來那個‘鬥牛’的玩法差不多。

再一個就是跑得快,小孩玩的也不少。

但有了鬥地主後,簡單又方便,三個人四個人都能玩,就成了老少皆宜的‘娛樂’專案。

每次無論家庭還是朋友聚會,飯前玩一會兒,飯後玩一會兒,就成了很多人樂此不彼的消遣,甚至有很多人沉迷於此,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用來玩,也有固定的賭友,當然這也是少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