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相的學說裡,大都把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作為福相,可這位,卻跟這兩樣絲毫不搭邊。
如果論腦袋和身體的比例的話,這位腦袋的確不小,要是剃成光頭的話,估計也能跟天庭飽滿搭上邊。
地閣方圓更算不上了,不僅不圓,還很尖,都能趕上那些網紅的錐子臉了,根本不屬於面相厚實型,也看不出“五嶽”生得多圓滿,更別談什麼“朝供”和“藏風”。
至於人中、山根、鼻相等等,更是完全違背相術。
似乎,這位的存在,就是給相術最無情的一擊——那一套理論根本就是鬼扯,並用他的長相和一生來打臉。
或者說,三分天註定,最多的七分,還是要靠自己打拼。
沒錯,這位不是別人,就是那位給撒北寧開啟人生新境界的馬總。
只不過這時候的他,還是張記中嘴裡的小夥子。
其實這時候的馬勻,已經三十七八歲了,但張記中這麼叫倒也沒什麼問題,畢竟他年齡更大,已經五十一歲,而且他現在的成就和社會地位,從哪方面看都比馬勻強。
當然,他倆的相識,並不是因為都喜歡金庸武俠,而是因為張記中的妻子樊欣蔓。
張記中未來名頭響亮,但這時候的樊欣蔓,也並不差,同樣在央視工作,擔任《東方時空》的編導,而且現在正在籌備的《感動華夏》,樊欣蔓當了六屆的總導演。
早在95年的時候,馬勻開發黃頁,帶隊到京城宣傳,認識了樊欣蔓,因為都是杭城人,再加上馬勻的口若懸河,即使那時候樊欣蔓根本不懂黃頁是什麼,也幫馬勻他們拍了一個名為《書生馬勻》的專題片,幫助馬勻走入公眾視野。
而在未來馬勻功成名就的時候,這部紀錄片不時被人翻出來,甚至還成為很多‘成功學’大佬教育人的典範——看看,人家馬勻那時候都這麼困難,我們這算什麼,不要氣餒,不要質疑,跟著老師走,踏踏實實幹就對了。
只不過,大部分學員都沒搞明白一件事,如果肯吃苦就能成功,那成功也太不值錢了。
馬勻的成功,也遠不是肯吃苦就行的,比如樊欣蔓,就一個老鄉的身份,人家憑什麼幫你?再說每個人老鄉都不少,哪幫的過來。
能幫你,至少你能給她展示出你有某種潛力,讓她知道這是值得的。
所以,任何一種合作都是相互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幫助,就算行善,人們往往也願意幫助那種有上進心的,而不是好逸惡勞的懶漢。
張記中和馬雲的確是透過樊欣蔓搭線,但相同的愛好,讓他倆走得更近。
包括拍金庸武俠劇,也是馬勻給張記中提的建議。
“你知道嗎,當初你跟我說這個想法的時候,我之所以驚訝,就因為他也跟我說過,而且他也推薦《笑傲江湖》。”
張記中左手邊坐著寧遠,右手邊坐著馬勻,而樊欣蔓,就坐在張記中對面。
當他說到這裡,指向馬勻的時候,馬勻扭臉朝寧遠笑了笑:“這叫英雄所見略同。”
“哈哈哈哈。”張記中大笑起來,寧遠也跟著笑了。
他們這會兒並不是在餐館,而是一家茶莊。
“龍井跟我們老家的毛尖都屬於綠茶,不過就口感來說,毛尖更耐泡,適合我這樣的懶人哈哈。”
“我什麼都行,當然,跟你們聊天,就算喝白開水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