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電影節35年成立,至今也有六十六年了,相較於歐洲三大電影節,32年的威尼斯,46年的戛納,和51年的柏林,跟它們相比,莫斯科電影節雖然歷史挺悠久,但發展卻沒有它們仨順利。
至於原因,莫斯科電影節除了早期專注國內電影,國外電影很稀少外,還跟後來蘇聯的解體也有關係。
不過,華夏倒是跟莫斯科電影節有很深的淵源。
創辦的第一年,華夏三十年代那部經典的《漁光曲》,就在厲麟似先生的推介下參選,最後獲得第九名,也是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華夏電影。
今年的評委會主審是阿根廷的蘇拉納斯,從八十年代開始,他執導的電影就是戛納、威尼斯電影節的常客,獲獎十來次,提名更是不計其數。
而他跟柏林電影節的淵源更早,在71年的時候,就拿過組委會特別獎。
三年後,他就憑藉這一系列的成就,獲得第54屆柏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邀請他來的,則是現任俄國電影協會會長的米哈爾科夫。
這位早在九十年代初就享譽國際的大導,同樣也是幾大電影節的常客,而且早在95年,他就憑藉那部由他自編、自導、自己主演,甚至自己擔任製片人的《烈日灼人》,拿下了戛納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樣是留比莫夫的學生,而且跟留比莫夫一樣,都是演而優則導。
63年他考入史楚金戲劇學院,因為出色的才華,被留比莫夫青睞,但66年的時候,他因為違反學校規定參演電影,即使留比莫夫求情,最後也不得不被迫退學。
但留比莫夫又透過關係,幫他報名了蘇聯國立電影學院,還給他找了一位名師——同樣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獎的米哈伊爾,直接插班到他執教的導演系二年級入學。
因為此,之前寧遠看到留比莫夫也來了,還擔任最終的評委會特別獎頒獎嘉賓。
在唸到《遊園驚夢》的時候,楊凡就興奮了。
“國際影評人獎!”
楊凡直接蹦起來,接過獎盃,那是金色的駿馬,和在上面的騎士,看起來威風凜凜。
而到最佳女演員的時候,宮澤理惠緊張的雙手攥緊,小香肩也往腦袋上縮,眼神緊緊盯著臺上。
寧遠笑道:“你要是兔子的話,這會兒耳朵估計就該豎起來了。”
“你討厭!”宮澤理惠本來緊張的心,噗嗤一笑,徹底繃不住了。
而就在這時候,她突然聽到自己的名字,這才一驚。
雖然語言不一樣,但名字都是音譯,基本都能聽懂。
宮澤理惠轉頭扭向臺上,而寧遠已經在推她了:
“就是你,獲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