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號夜晚,飛機到京城後,寧遠安頓他們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帶一家人去看升旗。
上午逛了會兒故宮後,下午寧遠就把他們送上了回去的火車,而自己並沒有走——《永不瞑目》劇組已經在兩天前全員到齊了。
到了劇組,寧遠第一個看到的人竟然是袁莉,這時候的她,真是嫩得一掐一汪水兒那種,眼睛也亮晶晶的,身材更是跟十來年後大相徑庭。
當然,她後來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演的小月也挺美,即使那種寬大的旗袍,也無法遮掩她的笑容燦爛。
而這時候的她,雖然並不是第一部戲,已經演過《女人花》等幾部,但跟寧遠相比,無論名氣還是腕兒都小多了。
直到她的杜小月出來,才真正讓無數觀眾對她印象深刻。
所以,袁莉立刻驚喜的跑到跟前:“寧遠,你好你好。”
眼裡掩飾不住的崇拜,還有喜歡的色彩——花痴大概就是這種眼神吧。
這一幕讓剛經過的趙保剛看到,同樣驚喜起來:
“袁莉,就是這種感覺,留下記憶,回頭拍戲的時候,你要記住這種眼神。”
袁莉一呆,我剛什麼眼神啊我?
看到寧遠好笑的看著自己,袁莉白皙的面龐頓時一紅:“別笑啦,你說說,我剛剛什麼眼神?”
“心動的眼神。”寧遠笑道。
寧遠當然不會害羞,但說出來,袁莉的臉更紅了,卻還裝作不屑一顧的神色:
“切,誰對你心動了!我告訴你啊,我剛剛只是在找感覺,你別想多了。”
寧遠一邊笑一邊說好,最後直接把袁莉笑得繃不住了,跺跺腳,捂著發燙的臉跑開了:“笑個屁!”
隨後,寧遠也見到了飾演女一號歐慶春的蘇瑾。
她以前是個模特,身高足有1米74,雖然之前拍過一部《華夏模特》,但戲份不多,而且主要還是本色出演,並沒有讓她學到太多。
這部戲,基本算是蘇瑾第一部正兒八經的戲,關鍵她還不是科班出身,對比華戲的寧遠和京影的袁莉,就多了一抹內斂的自卑,還有謹慎,就像她的名字那樣。
反倒是寧遠,從她身上看到當年自己的影子,跟她多聊了幾句,讓蘇瑾心裡對寧遠的好感蹭蹭蹭的飈上來。
除了他倆,一個一晃而過的身影也讓寧遠啞然失笑。
是你嗎顏王?
永不瞑目是一部悲劇,從片名就能看出來,甚至如果再想多點,改個字兒,又能帶點驚悚的味道——比如最後,袁莉飾演的歐陽蘭蘭的確這樣。
當然,對於海巖來說,儘管這部劇是他應禁獨委的邀約寫的,但他不想單純的給錢幹活兒。
這個年代,能寫這種戲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快節奏的劇情流——發現問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三部曲。
而海巖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他擅於挖掘人物本身,不會給角色臉譜化、那種非黑即白的定義。
或許有人說,你給一個壞蛋加這麼多戲,還探討她內心的變化、掙扎,這是給她洗白吧。
但海巖卻有自己的理解——創作這種型別劇的初衷是什麼?
總不能每一部戲都是壞人被繩之以法,好人歡欣鼓舞,那樣的大家看多了,疲乏了,就會當成一個解悶的消遣,而不會思考太多,只知道最後壞蛋完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