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週,雖然單日票房再沒有大的提升,但也基本穩定在十五六萬,寧遠他們離開的時候,已經破了百萬,達到一百三十多萬。
這在以前,包括寧遠自己在內,都是不敢想象的。
由此可見,宣傳的作用有多大。
如果這部電影在霓虹國那邊上映一兩年後,再在華夏上映,憑藉著霓虹國的票房成績宣傳,估計都不用花太多錢,靠口耳相傳就能火起來。
那個時候,票房超過《沒完沒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無論什麼時候,名頭都容易激起人們的探究好奇,不僅人需要名頭來提升形象,商品更需要。
而國外的名頭,更響亮。
別說《那山那人那狗》在霓虹國的票房是沒有半點虛假的火,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把某某商品包裝成國外研發,就能大賣特***如某瓷磚、某地板,某保健品……
人也是這樣,一聽某人在國外留學,畢業後在華爾街工作,張口對沖閉口私募,別說不懂的人,就算很多商業大佬也得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畢竟行業的區別,讓他們也不是無所不知,否則未來,也不會有老家臨市的大佬,被水氫發動機的專案給唬住的事情發生。
寧遠現在在電影上沒什麼號召力,但他有名氣。
從未來回來的他,對於走出去賣臉並不覺得丟人,也能豁得出去,畢竟這個方式在後來被多次驗證過。
當然,前提是作品得好,就像未來的點映,沒點質量的電影,還真不敢這麼做。
《那山那人那狗》儘管沒有宏大的場面,也沒有緊張刺激的情節,但它是認認真真講故事,演員的表演和畫面也都精益求精,不說驚喜,但至少看完後並不覺得這票買虧了。
再加上裡面又有寧遠這張熟臉,展現出有別於簫劍和公孫策的淳樸形象,關鍵在寧遠的表演和藤汝俊的配合下,不讓人看得出戲,好評也就來了。
作品好,又有吸睛的宣傳,口碑和票房自然順理成章。
儘管對於那些熱賣的影片來說,這個票房實在不值一提,但相較於原版,其實已經完成了逆襲。
臨走的時候,太平洋院線的總經理親自把他們送走,還沒忘之前的承諾,又給寧遠包了一個紅包——兩萬塊。
包括霍建起他們也有,但他們加起來,也沒有寧遠的一半多。
不過,這是寧遠應得的,每一次宣傳其實也主要是寧遠上臺,他們也就是最後上臺亮個相,有沒有也沒什麼區別。
單單在這裡拿到的三萬塊紅包,就超過了寧遠演這部電影的片酬。
隨後寧遠他們去北方院線,再次受到隆重的歡迎,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財神爺,到哪兒都得供著。
在東北宣傳一週後,巖波影院的社長巖波秋子打來電話,詢問寧遠要不要過去宣傳一下。
她倒沒準備翻譯,因為於曉潔就在她旁邊。
“沒想到吧?哈哈哈哈哈~~”
於曉潔在電話那頭笑得放浪形骸,讓寧遠忍不住道:“你是吃了含笑半步癲嗎?”
“你才吃了呢!”於曉潔立即道,隨後她又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