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動物,總善於尋求別人幫助,就算宣揚‘獨立自主’的歐美國家,也需要人脈,沒有哪個政客可以單打獨鬥上位。
寧遠從不恥於人脈,只要不諂媚、不虛榮、不把人分三六九等就好,大人物能幫大忙,小人物能幫小忙。
就算劇院旁賣牛肉拉麵的夫妻檔,跟他們混熟了,也能給你多加點肉。
當寧遠再次接到趙保剛的電話時,沒有意外,也沒有得意忘形,而是客氣的說“謝謝您”。
畢竟不熟,要是李雪刀,寧遠一般不會用‘您’,因為太生分,情誼留在心裡、用在行動上更實在。
這一次,寧遠跟趙保剛見面不是在茶館,而是他的辦公室。
“說實話,我一開始並不太待見你,並不是你哪裡不好,而是太好了。”
到了現在,趙保剛當然知道寧遠也知道他的心思,索性開啟天窗說亮話。
寧遠笑了笑:“那咱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您哪天要是相不中我了,說一句:寧遠,你不行,明天別來了,我絕對沒二話,捲起鋪蓋捲兒就走。”
“哈哈哈哈!”趙保剛大笑起來。
他能感受到,寧遠的自信,這讓他非常滿意,而之前從霍建起那裡瞭解到的情況,也讓他對寧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這是一個情商高、能吃苦、有演技的好演員。
當然,就像寧遠說的,馬好不好,遛遛才知道,一切走著瞧。
這部劇資金挺充足的,背後不僅有兩大出品方,京城電視臺和海潤影視,還有幾個獨立投資人,比如馬宏燕、王小柱這些圈內老製片人,還有趙保剛。
他們之間都是老朋友了,從《渴望》開始就在一起合作。
儘管這時候趙保剛的鑫寶源影視公司已經成立了,但並沒有以公司的名義投,寧遠不清楚裡面的內幕,也沒多打聽。
他們這些獨立投資人,每個人投了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在這個年代,已經算大手筆了。
因為資金充足,再加上現在寧遠的腕兒已經立起來了,又有這樣的關係,在趙保剛詢問寧遠心裡有什麼想法的時候,寧遠笑道:
“您看著給就行,我不還價。”
於是,趙保剛就直接道:“那就一萬吧。”
寧遠開了個玩笑:“是一萬還是一萬八?”
趙保剛啞然失笑,指了指寧遠:“想佔我便宜?沒門!”
說著,他把合同拿了過來,在空出的片酬位置填上,然後簽下自己的名字後推到寧遠面前:
“白紙黑字,你還以為靠嘴說呀!”
看著上面寫著的‘壹萬圓整’的大寫,寧遠心裡也有些觸動,一年半的時間,片酬從兩千五漲到一萬,四倍的差距,儘管佔了重生的便宜,但寧遠依然感到喜悅。
而這個價格,即使放到十來年後,也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
就連當初的陸易,拍這部片子的時候,還是在校學生,儘管81年也作為小童星拍過《泉水叮咚》,但這都多少年的事了,在這之前,他倒是跟梅婷合演過《血色童心》,但在那時候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反倒二十年後被一個紀念日宣傳起來。
所以,在寧遠前世,製片方給陸易的片酬是兩千,不過前世是98年拍的,要是跟現在一樣00年,倒能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