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戲捧紅一個演員,而且到人盡皆知的地步,除了這部劇的收視率高外,還得能引起廣泛討論,另外,演員也要演得走心,讓人印象深刻。
儘管也有不少人批評還珠就是一個娛樂戲,但不可否認的是,錢薇演出了小燕子的神,她就是小燕子,天真爛漫又愛胡鬧,講義氣又老惹麻煩,精靈古怪讓人哭笑不得。
而王茹,也演出了紫薇的溫婉。正是這種印象,在未來王茹控訴卓傑的時候,網民都站在她這邊,因為覺得她性格脾氣好。
當然,還有五阿哥的瀟灑,爾康的氣度,等等,每個主演,都把人物詮釋的非常好。
但如果因為這部戲,就覺得錢薇演技不行,能火主要靠運氣,那也是胡說八道。
在那個時候,還珠的人氣爆表,小燕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多數演員如果有一個這樣的熒幕形象,很難走出來,或者很難讓觀眾再接受他/她別的形象——
角色定型,這是很多老戲骨都不好擺脫的桎梏,最出名的,肯定要屬王剛的和珅了,觀眾看他演別的,總會出戲。
就像王茹,她的紫薇,和《情深深》裡的如萍,其實形象差別並不大,包括後來她的大部分熒幕形象,都沒有太大的突破。
反觀錢薇,她的小燕子,和依萍就是兩種形象,偏偏觀眾帶入進去了,這就說明她能夠駕馭,還讓觀眾產生分離感。
而這種水準,在卓傑身上也有體現,那就是爾康和包拯,就算少包裡沒有化那個妝,在細節的刻畫下,觀眾也很容易區分開來。
還珠裡,他的爾康是氣度不凡的貴公子,而到了少包裡,則非常接地氣,眼神不時透露的琢磨勁兒,還有時不時的來點調皮的促狹,以及小性子的情緒化,都讓他展現出來了。
再一個就是六小齡童,他在《連城訣》裡飾演花鐵幹,從開始一個人人敬仰的大俠,慢慢的蛻變成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直到最後變的虛偽狡詐,讓他演活了。而對於六小齡童來說,從人人喜愛的孫悟空,到人人恨得牙癢的笑裡藏刀腹黑狂魔,更是他好不容易的一次突破。
就連蘇鵬,他的突破,也是《風聲》才有了更多可能性,讓人見識到他的演技,也拿到了百合獎最佳男配。
至於張銅林,在還珠之後,觀眾看他演什麼都帶著那股子勁兒,就連演反派都覺得像皇帝,反倒是還珠之前,他在梁超偉、梅豔芳和關之林那部《新仙鶴神針》裡的大反派曹雄,凜然之下的卑鄙神色,就讓人印象深刻了。
而陸易,從《永不瞑目》開始,角色幾乎被定型,基本都是高大全,這跟形象有關,也跟自己能不能豁得出去有關係。
畢竟他是有團隊的,利益的群體,以及維持咖位,讓他不可能演配角——在華夏的影視劇裡,極少有反派演主角。
當然,並不是說非得演反派就是轉型成功,而是演反派最方便,是一條捷徑。
再說了,豁得出去也不一定能成功,就像苗圃的《櫻桃》,就有些用力過猛,不過這也跟導演和編劇有關。
按說《人民的名義》那種大戲,連那些配角都能演火,陸易卻得到一片批評,就是他的能力問題了,其實留給他發揮的餘地很大,比如得知陳海出事,他的反應,尤其是細節,就顯得很空洞,還有跟一些老戲骨的交鋒,永遠都是唇角微微上揚,或者眼神炯炯,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的細節。
太成功的角色是好事,也是限制,能突破的,最後都有極大的成功。
現在的寧遠,已經透過簫劍、公孫策,到電影裡憨厚、倔強農村小子的轉型,完成了他的跨越,也讓很多圈內人看到他更多的可能性。
當然,還有話劇和獎項的認可。
寧遠相信,拿下這次的角色根本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