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16、壯舉 (1 / 2)

雖然華夏觀眾質疑,但這時候還沒有網路,更沒有未來層出不窮的表達渠道,只有少量的網民,在論壇上抨擊,說這些新聞胡說八道,以自己的想象來‘理性’分析一二三,怎麼怎麼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然後在這些人的帶動下,他們身邊的人也跟著罵這些新聞胡說八道,肯定都是片方花錢打的廣告。

“騙誰呀,覺得我們沒去過霓虹,就故意編這些瞎話,真以為我們沒腦子?”

“就是,這破電影,你要說在一些落後地區票房火爆還行,你說在霓虹國?人家會看你這玩意兒?”

“導演不出名,演員也就一個演簫劍的,但也演得土裡土氣的,再說了,這傢伙在咱們華夏還算出名,但在霓虹國,誰認識他呀!”

……

可4月30日晚上的央視新聞,就播放了這樣一條訊息。

“五一來臨,不僅華夏進入黃金週,在霓虹國也開始了他們的黃金週,但今年他們的黃金週,卻因為我們華夏的一部電影,變得熱鬧起來。”

在演播室的鏡頭切換後,就出現在霓虹國的巖波影院外面。

“這裡是位於江戶市神保町的巖波影院,來自我們華夏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自從3月1日進入影院放映以來,截止昨天,已經收穫1.2億霓虹幣的票房,而這些票房,只是在這一家影院達成的。”

鏡頭所過之處,人群手持票根紛紛進入影院,而播音依然在繼續:

“因為受到追捧,從4月28日開始,影片在霓虹國各家影院全面上映,僅僅兩天時間,就收穫1.5億霓虹幣的票房,總票房累計超過2.7億,相當於將近兩千萬華夏幣的票房。”

在這個時候,畫面切換,一家家影院人頭攢動的畫面不斷掠過,而《那山那人那狗》的海報,就在醒目的位置。

畫面再次切換,則是電影裡的畫面,父子兩人走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中,色彩絢爛而大氣,讓人賞心悅目。

“這個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八十年代,湘省西南一個鄉間郵路上的故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的兒子重走那條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在這跋山涉水的過程中,父子倆漸漸從隔閡到相互理解。”

“影片很簡單,但是什麼原因讓霓虹國人民這麼喜歡呢?我們隨機採訪了一些觀眾。”

隨後,就是採訪的畫面——

“很感動,讓我想起小時候,我的父親和我爺爺。”

“我很想和父親有這樣的關係,但我已經離開家幾年了。”

“現在的霓虹國,尤其是都市裡,幾乎見不到這樣的親情了,有的只是忙碌和冷漠。”

“我喜歡這部電影,就因為這種父子間的感情。最後,寧遠君非常漂亮,我很喜歡他。”

採訪,以這個霓虹國姑娘的俏皮話結束,也讓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會心一笑。

“霓虹國民眾提到最多的兩個關鍵詞就是‘親情’、‘感動’,或許,這就是打動他們,並有了這種規模的原因吧。”

這則新聞,以主播的這段話結束,也讓之前看過這個新聞的所有人都恍然:原來如此。

至於那些之前質疑的,就尷尬了。

一個家庭裡,父親指著電視問兒子:“這就是你說的胡說八道,是騙人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